前言:
重庆交通大学的故事,始于1951年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从长江南岸七公里旧车棚,到如今巍然屹立于山水之间的学术殿堂,七十四载风雨兼程,每一步都烙印着奋斗的足迹,每一页都书写着时代的华章。
《校史故事365》如同一条蜿蜒的时间之河,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凝练为三百六十五个动人瞬间。这里,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艰辛,有“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壮志宏图;有实验室里通宵不灭的灯火,有崇山峻岭间勘测选线的足迹;有恩师谆谆教诲的温暖记忆,有同窗砥砺共进的深厚情谊。这一个个故事,或激昂,或温情,或引人深思,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共同编织成重庆交大光辉的历史星空。
我们撷取这些历史的片段,不仅是为了铭记与致敬,更是为了传承与启迪。希望这本故事集,能成为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桥梁,让新一代交大人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挥洒汗水,续写属于重庆交通大学“志图山海、交通天下”的明天。
徽心筑路 交通天下:意蕴深长的交大校徽
校徽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图腾,承载着办学初心与文化基因。对于重庆交通大学而言,这枚圆形徽章不仅是辨识度极高的校园标识,更镌刻着学校因路而生、向交通而行的百年愿景,让每一位交大人见之则心生归属感,念之则涌起家国情怀。
2015年,学校面向校内外征集到了2000多个方案,最终设计者罗伟华的作品脱颖而出。校牌校徽以秦汉篆体“交大”二字变形组合,用对称均衡的形式美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以线条的交叉象征各学科专业的融合渗透,展示重庆交通大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方向。图形如多人排列,暗示“人人交大、交大人人”,又象征办学历史的代代传承。箭状图形以向上的动感象征重庆交大的发展态势,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在图形的底部,以建校时间“1951”构成平台,以适应视觉的平衡、稳定,也暗寓多年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在图形的外围饰以圆形环,上书“重庆交通大学”校名标准字体和英文全称,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彰显“交通天下”的廓大胸襟与国际视野。

重庆交通大学校徽
忆往昔,校徽的文化底蕴与学校的创建初心一脉相承。1951年,为修建川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同志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了我校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首任校长穰明德正是川藏公路筑路指挥部政委。建校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伟大“两路”精神。这枚校徽虽诞生于新世纪,却深深烙印着这份红色基因。其交通元素意象暗藏巧思,篆体“交大”变形而成的交叉线条,恰似桥梁桁架的榫卯衔接,既呼应了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的交大智慧,也象征“水陆空轨”全学科的跨界融通。箭状图形兼具高铁轨道的延伸感与航船破浪的锐度,暗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筑路初心。圆形外环如交通网络的全域环线,“1951”构成的坚实底座则似公路路基,致敬川藏公路用血肉之躯筑牢的交通根基。而“明德行远”的校训理念更在设计中落地生根,对称均衡的线条肌理诠释着“明德”所倡导的正直品格与诚信底线,恰如交大人在交通建设中坚守的质量准则与奉献精神。箭状图形的向上动感与线条延伸,既象征“行远”所蕴含的学无止境、行远不息,更把交大人以过硬本领深耕交通领域、以“交通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具象化了。“1951”的历史积淀为“明德”之基,学科融合的线条为“行远”之径,让校训精神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视觉图腾。
看今朝,校徽的精神传承,在校园各类场景中不断具象化。2019年,千余名交大学子以手语操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队列变换间,校徽图案与“重庆交通大学”字样依次呈现,用整齐划一的姿态诠释着校徽承载的集体荣誉感。2021年建校70周年之际,校庆展台在“70”造型中心镶上校徽,让校徽成为校庆记忆的核心载体。2024年新版录取通知书采用激光雕刻、烫金工艺和手工拼插技术,烫金校徽、校名伴随光芒映射出金黄色,象征着学校发展道路金色辉煌,成为迎接新生的第一份文化印记。开学典礼上,新生身着印校徽的文化衫,在主席台上醒目校徽背景的映衬下庄严宣誓,开启青春征程;毕业典礼上,这枚徽章又与学位服相伴,见证学子“明德行远”的成长蜕变。

2024年新版录取通知书
作为学校的核心视觉标识,校徽也稳稳扎根在校园的标志性场所与重要礼仪空间。在南岸校区主校门与科学城校区南门的门楣中央,金属锻造的校徽历经风雨仍熠熠生辉,成为每一位入校者对交大的第一视觉记忆,默默迎送着往来的师生与访客。行政楼的贵宾接待室内,背景墙中央的浮雕校徽与两侧的校训匾额相得益彰,在接待兄弟院校考察团、政企合作伙伴及海外交流贵宾等重要场合,这枚徽章静静矗立,既彰显着学校的办学底蕴,也成为传递“交通天下”理念的直观载体;会议桌上的水晶桌牌、定制茶杯等用品上,校徽元素的巧妙融入,更让每一次交流洽谈都浸润着浓厚的交大文化气息。

不同色彩风格的校徽校牌
从正式启用至今,这枚校徽已伴随学校走过十余年高质量发展历程。从雪域高原的“共和国1号工程”,到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从10座世界最大跨径桥梁的惊世之作,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通江达海;从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的应运而生,到长江“黄金水道”的整治通畅……校徽始终是交大人攻坚克难的精神符号,见证着学校数易校名而学脉相承,几经辗转而志惟坚的发展历程。校徽上未变的,是“交通天下”的初心使命;流传至今的,是“两路”精神的时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