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28日,校医院组织双校区55名医务人员分两个批次开展了院前急救复训,重点培训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及创伤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这是继2020年后,校医院再次开展全员急救技能强化培训,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为校园突发健康事件提供更专业的医疗保障,同时也为后续建设校园急救培训站奠定基础。
五年磨一剑,急救技能再升级
随着校园规模扩大及师生健康需求日益增长,急救能力成为校医院服务的核心环节。本次复训特邀重庆市南岸区红十字会3名专家团队现场指导,采用“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实操考核”模式,确保每位参训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流程。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正确使用AED能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培训主讲ICU专家陈庆主任强调。参训医务人员分组演练,利用智能模拟人实时反馈按压深度、频率等数据,确保动作规范。校医院南岸院区护士长冉春梅表示:“时隔5年再次系统培训,不仅巩固了基础技能,还学习了最新的急救指南,定期复训是十分必要的”。
从“单兵作战”提升到“体系护航”
此次复训不仅是技术练兵,更是校园急救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数据显示,我国校园心脏骤停案例中,及时施救率不足10%。而我校在校师生超3万人,构建“医生-保安-师生”联动的急救网络刻不容缓。校医院院长李醒介绍:“根据学校对校医院2025新春六件事的要求, 今年学校将建成校园急救培训站,站点选址及首批设备采购工作计划将于9月启动。通过此次复训我们可以发现一批急救理论知识扎实、急救技能熟练的医务人员,为急救师资队伍的建设打下基础”。参训主治医师韦晓婧感慨:“此次培训就像给校园安全加装‘保险丝’,我们既要当救治者,更要成为培训者”。
校园急救站培训站建成后,校医院将联合保卫处、学工部在我校师生中定期组织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校园整体的急救能力,努力创建急救校园。
“让‘救’在身边真正成为校园常态!我们共同期待未来在校园的任何区域发生突发健康事件,都能确保5分钟内能获取AED和专业救助。”李醒院长描绘了重庆交大急救校园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