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重庆交通大学第三十五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在南岸校区明德楼2919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宫辉,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绍江,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任海涛以及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国铁建港航局青年学者朱元瑶、河海学院刘臻副教授分别作专题报告,聚焦海上漂浮式风电砼浮体建造关键技术和海洋砂土综合开发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为海洋建设贡献智慧方案。

会上,中国铁建港航局青年学者朱元瑶聚焦海上漂浮式风电砼浮体建造关键技术,系统介绍了面向深远海能源开发的钢-混凝土混合浮体创新方案。团队同步构建模块化建造与滑道下水工艺,可支撑风电、网箱、制氢等多场景融合开发,践行“海洋强国”与“能源革命”战略,将深远海打造成“移动的绿色能源与化工原料基地”,为实现我国能源独立、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贡献铁建智慧力量。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刘臻副教授围绕“海洋砂土综合开发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作专题报告,聚焦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系统介绍了团队在电化学海砂脱氯、贝类有机残留去除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最新成果。团队构建了融合智能感知与生态调控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从智慧建造到生态营造的全过程动态管控,支撑蓝色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交流环节,与会学者探讨了相关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与工程应用场景的拓展可能性,一致认为海上风电与海砂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海洋工程领域的绿色转型,更体现了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内在要求。

宫辉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交流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他指出,面向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学校要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土木、水利、环境、材料、海洋工程等多学科深度交叉,组建跨学院、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团队。要依托学校在山区桥隧、河流海岸、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融合,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海上新能源、海洋资源绿色开发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与示范工程。他强调,要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全链条创新,培养既懂技术又具备战略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海洋经济和蓝色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贡献具有交大特色的引领型智慧与力量。



会后,宫辉书记向朱元瑶、刘臻两位青年学者赠送《要领》一书,董绍江副校长、任海涛部长分别为朱元瑶、刘臻颁发荣誉证书及重庆交通大学文创书包,以此感谢他们为本次交流会带来的精彩报告与前沿分享,并勉励青年学者继续深耕专业、探索创新,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