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深处,阳光炽热,绿意盎然。重庆交通大学研究基地的师生员工们扎根于此,奋战科研一线。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带队调研沙漠土壤化技术期间,专程来到研究基地,为他们送去学校的关怀与温暖,并勉励大家扎根实践、无惧挑战、矢志创新。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基地(学校供图)
座谈会上,宫辉一行与基地的师生代表围坐一堂,面对面交流。每一位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分享了他们在基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真实经历与深刻感悟。
座谈会现场(学校供图)
学生们纷纷表示,在基地的这段时间里,不仅为可以亲身投入科研事业而感到无比自豪,更在日常的科研生活中提升了专业能力水平、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锤炼了坚定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深切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喜悦与收获的成就感。老师们也结合自身科研实践,畅谈了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科研的收获与体会,表达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漠上的坚定信念。
宫辉表示,同学们虽远离了城市,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踏实奋斗,战风沙、斗酷暑,用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段经历必将成为青春最靓丽的“色彩”。在这里,老师们与同学们同吃同住,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奋斗、共成长,朝夕相处结下的亦师亦友情谊,正如同学们所分享的“一群有趣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种人生际遇将是大家未来宝贵的财富。同时,这种在真实科研项目中沉浸式学习实践的方式,正是“场景项目制”教育的鲜活写照,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这段独特的学习历程,让科研成果与人生境界在这片沙漠中共同生长、相互成就。
宫辉向师生们赠送《活山》(学校供图)
座谈会后,宫辉向师生们赠送了《活山》这本书,并亲笔写下寄语,勉励大家在认识自然之伟大与人生之短暂中追寻平衡,投身真正值得、能赋予生命深度的事业。学校还向基地的同学们赠送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印有重庆交通大学logo的双肩背包。
师生们收到慰问品(学校供图)
随后,宫辉一行深入基地,实地走访了学生宿舍、实验场和办公室,了解他们的住宿条件、饮食保障、科研进展和学习安排。(刘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