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突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主题

日期:2020年06月02日 14:55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点击率:

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于5 月 29 日在南岸校区10312众创空间召开。支部全体党员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副处级组织员尹作发同志参加活动并指导工作。本次组织生活会由教工党支部书记、院长助理林立同志主持会议,学院班子成员、全体师生党员、部分金课负责人参加。

按照学校要求,教工党支部书记林立同志领学了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建设主要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及中组部2020年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举措等内容。

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专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部全体党员集体学习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并围绕艺术类专业和艺术类通识课程如何贯彻落实相关要求,作了交流发言和讨论。

学院党总支委员罗显怡同志结合“标杆学院”和“样板党支部”建设目标任务,全面梳理了学院第三批专业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实施情况,特别是正在推进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料库建设工作。她谈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返校复学的特殊背景下,学院党总支提前组织谋划,认真制定2020 年春季学期专业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试点方案;各专业系精心遴选骨干教师,科学设计、精心教学、创新教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共试点课程六门:即《交通工具造型设计Ⅰ》(产品设计专业林立)、《交通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全利)、《公共空间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李丽华)、《产品设计II》(产品设计专业奚源)、《品牌设计进阶Ⅱ(海报设计专题)》(视觉传达专业许木子)、《有趣的视觉艺术》(视觉传达专业刘耘非)等。

在经验分享阶段,任课教师通过PPT简要汇报了课程思政试点情况及思考。比如:林立老师在《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新中国工业建设,列举中国历史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投产,融入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元素。

李丽华老师谈到“设计服务人民”,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国内外知名桥梁案例及代表人物茅以升、孟凡超等,强调专业素养与人格培养,塑造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工匠精神”;在解读川藏线上的藏族文化特色、藏式建筑材料、非物质遗产时,突出文化传承,弘扬文化自信。

奚源老师通过《产品设计Ⅱ》课程思政教育要点的教学设计对照表,列举了在中西方箱包发展史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材料及应用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介绍了优秀毕业生学习成长经历和职业规划案例,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设计竞赛,提升专业设计水平,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规划好职业方向。她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原则问题,课程思政要充分挖掘育人元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润物细无声中,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刘耘非老师强调“当代大学生艺术审美意识”培养,在《有趣的视觉艺术》课程中,通过赏析高雅大气的服饰配色,展现大国外交形象,深入浅出地讲授色彩与服饰搭配原理,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也拉近了师生距离。

许木子老师围绕中国优秀公益海报设计专题,如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在《品牌设计进阶Ⅱ》中,通过一张张充满力量的海报,凝聚设计的力量传播中国精神。

在研讨交流阶段,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回顾了艺术设计学院建设发展的历程,并就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如何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支部党员互动交流。

他认为,党员的组织生活应努力做到“上接天、下着地”。“上接天”,就是要把党和国家、市委市府各项部署要求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梳理出来,汇总起来,传达下去;“下着地”,就是要紧扣党员干部学习工作和思想实际,谈关键信息,说重要要求,话具体举措。这样的组织生活,才具吸引力,才有感染力。

谈到课程思政,任海涛认为要增强两个意识、抓住三个点和把握两个度。一是要牢固树立思政意识和强化格局意识,每门课程都有育人的职责和义务,具体内容的安排,要注意放到学校办学育人、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成长发展的大格局去审视,防止生搬硬套“强嫁接”以及不同课程之间思政内容无意义的重复交叉。二是在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抓住切入点、结合点和关键点,切入的角度合适、内容关联性好以及关键的部分强化,对于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三是要把握好融合度与接受度,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能够让课程思政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落地落实;学生的接受程度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效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时刻关注学生的接受度,持续优化完善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永远在路上。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陆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