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我校青楼红楼水塔入选重庆市第二批81处历史建筑名录

日期:2018年12月18日 09:10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点击率:

12月13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重庆市第二批81处历史建筑名录已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公布。我校青楼、红楼、水塔入选。

青楼

红楼

据了解,历史建筑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三层七类”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保护类型之一,是历史文化延续的重要物质见证,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评定和公布历史建筑,有利于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让城市发展记住乡愁。

本次公布的81处历史建筑按照建筑类型分为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公共服务建筑、宗教及祠庙会馆建筑、工业仓储建筑、军事防御设施、市政水利设施及其他类型。

自2017年起,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和《住建部关于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对全市各区县上报的总计2310处历史建筑名录开展了一系列价值认定与评选工作,最终筛选出81处能够反映重庆市一定时期城市文脉和历史风貌,建筑风格与营造方式体现了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的建筑,作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纳入名城保护体系。

 

散文:青楼红楼水塔

在现在第三办公楼(学工部办公楼)左侧,沿着一坡由砂石与青条石砌成的一百一十多级台阶,可以通往紧依办公楼的小山顶。高大的香樟树、杨槐、青桐以及不知名的乔木组成的树林,密匝而无序地在坡路的两旁自由生长,无拘无束,生机盎然,似乎还带点原始的野性。阳光穿透树林,造成一片斑驳婆娑的树影,洒在林中路上,初生的淡黄嫩芽、深褐色的老叶、紫色的野花在清亮的阳光下斑斑点点地闪烁。

与坡下人来人往的干道相比,坡上的风景很是清静。在长长的台阶上很多地方都生出了暗绿的苔藓,摇曳的光斑在一步步石阶上快乐地波动,使这坡石阶路同样充满着生命的韵律。

在石阶高高的尽头——坡顶平地上,保存着重庆交通大学建校以来最老的一组建筑,青楼、红楼、水塔。

它们默默地伫立在这里有六十年余了。

红楼、水塔建于1953年。

青楼建于1954年。

红楼、青楼皆因墙砖的颜色而得名。

红楼和青楼是当时的重庆公路工程学校的教学用房,就其规模来看,是当时很引人自豪的大建筑了。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二塘村,在很多老重庆交大人的记忆中是这样的:三座山头夹着一条水流时有时无的小小溪河,山头、溪边的树木虽不是遮天蔽日却也郁郁葱葱。后来,校园建设大兴土木,三个山头上很快就各自有了一组建筑,分别是青楼、红楼、水塔一组;水港系教学楼、实验楼为一组;还有一座较低的山头建成了食堂以及附属生活设施。

这些建筑的外观有一些与中国传统建筑不一样的地方,应该称为“仿苏式建筑”,那是借鉴了苏联建筑的风格。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而具备“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墙体是砖砌勾缝,房顶是斜顶,而且门洞上面和窗户四周都有一圈突起的花边,尤其是红楼的正门,其精致的雕刻很有点洛可可的味道。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当年建造这些建筑时的困难情形。建校伊始,办学条件和建设资金很紧张,老校长穰明德绞尽脑汁方才凑集了一些资金。这些宝贵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必需的材料。为了节省资金,也为了把自己的校园建设得更美丽,全校师生无论老少、职务高低,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义务劳动,挖沟平基、挑土运输这些活儿很多都由师生们承担。每天建筑工地上都有师生在奔走忙碌,他们为自己的校园建设贡献着热情的力量。

油画作品中的水塔

水塔的建成一举改变了全校师生天天喝黄水的窘况。一位当年的建设者曾回忆说,之前我们在学校喝的那个水之黄啊,一条雪白的毛巾几天就染成了深黄色,但还是得喝啊,因为没有别的水可以喝嘛。

青楼的建成则缓解了教室不够的压力。但住宿条件的困窘还是让它临时担起了宿舍、教室双重任务——四楼做了宿舍,其它做教室。不过这也方便了学习,学生们为了抓紧时间,每天都可以学到午夜12点,再去宿舍休息。

青龙山下的校园逐渐成型,到了50年代后期,一座崭新的校园在重庆的南大门建成,那高高的水塔俨然已成为在川黔线上南来北往的人们熟知的地标。

光阴荏苒,重庆的山水也在发生着巨变。那些在当年看来十分庞大而结实的建筑历经风霜已经消失在岁月的烟云中。如今,在重庆交大南岸七公里校区的校园中,也只保存下来青楼、红楼和水塔三个建筑体了。

青楼、红楼和水塔,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重庆交大历代学人对这座校园美好回忆的象征。

在外地遇到老校友,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友,他们常常问及的就是青楼红楼还在吗?水塔依然耸立吗?当听到肯定的答复后,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然后就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在那个年月中,他们在这块菁菁之园中的精彩故事,神采飞扬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曾经担任过道桥系系主任的孙家驷教授回忆说,那时条件异常艰苦,师生的米饭定量,每天吃的菜就只有牛皮菜和空心菜,大家总是苦中作乐,因为自己是学土木的,所以他们就把牛皮菜称作“耐火砖”,空心菜取名“无缝钢管”。

青楼、红楼、水塔静静地立在那里,默默守望着重庆交通大学的所有发展,一切变化。在时代的变迁中,青楼、红楼、水塔已然幻化成重庆交通大学的一个人文符号,其在重庆交大人心中的美学意义,以及依恋情感是那样的庄严和绵长,是那样的难以言表。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