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故事365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正文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校史故事365】唐凤图:科研报国翘楚,毓秀交大常青

日期:2025年11月13日 17:05 作者:旅游与传媒学院 李宏鑫 来源:宣传部、旅游与传媒学院 点击率:

前言:

重庆交通大学的故事,始于1951年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从长江南岸七公里旧车棚,到如今巍然屹立于山水之间的学术殿堂,七十四载风雨兼程,每一步都烙印着奋斗的足迹,每一页都书写着时代的华章。

《校史故事365》如同一条蜿蜒的时间之河,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凝练为三百六十五个动人瞬间。这里,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艰辛,有“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壮志宏图;有实验室里通宵不灭的灯火,有崇山峻岭间勘测选线的足迹;有恩师谆谆教诲的温暖记忆,有同窗砥砺共进的深厚情谊。这一个个故事,或激昂,或温情,或引人深思,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共同编织成重庆交大光辉的历史星空。

我们撷取这些历史的片段,不仅是为了铭记与致敬,更是为了传承与启迪。希望这本故事集,能成为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桥梁,让新一代交大人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挥洒汗水,续写属于重庆交通大学“志图山海、交通天下”的明天。

唐凤图:科研报国翘楚,毓秀交大常青

“您年事渐长,身体不如从前了,确定要再去重庆工作吗?”,唐凤图教授的爱女唐宗贤关切地问。

“此生辗转为报国,何惜身命再付出”,唐凤图教授微笑着说,“我这一生辗转周折,四海为家,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强大与未来。国家就是我的家,这也算不得迁移。”此时,正值重庆交通学院“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1961年。当时的国家,尚处困难时期,唐凤图下定决心,为重庆、为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的力量。

唐凤图教授

就这样,随着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整建制并入,唐凤图教授于1961年深秋来到重庆交通学院,为我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育、产研结合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铸就了交大严谨务实、刻苦求真、勇攀前沿的宝贵魂魄。

唐教授于1903年生于天津,幼蒙庭训,年少聪慧,博古通今,兼习文理,后考入清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美生。1930年,唐凤图在康奈尔大学完成了硕士论文Grade Crossings(“铁路道口”),该论文现存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Grade Crossings论文封面,该论文现存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然而,该论文完成仅一年不到,日军入侵中国,“九·一八事变”爆发。得知消息的唐凤图彻夜难眠。交通建设事关物资输送和国家大计,唐凤图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先后任河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后因日本侵略,他又先后赴昆明滇缅公路管理局、北京第八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南京公路总局、重庆市五区公路局等地担任总工程师,长期奋斗在抗战交通建设一线。1948年,聘为重庆大学教授,后调入成都工学院(现已并入四川大学)。1961年的院系调整是唐教授的最后一次工作调动。他来到重庆交通学院,在这里倾尽了全部心血,直到1965年12月逝世。

“凤图同志,您已近花甲之年,加之重庆夏季炎热,就少上些课可好?”时任校长邓开祥这样问起唐凤图。

“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我不能让学问后继无人,我要抓紧时间多上些课啊!”就这样,唐教授的生命中鲜有节假,教室、实验室、校外勘测场地,成为这位花甲老人的耕耘“乐土”。

唐凤图入渝后,出于对重庆地形的探索钻研,结合自身所学与天才设想,撰成《发针形曲线》一书,用于山区公路的规划建设。该书于1956年出版后,不仅是宝贵的科研著作,也成了重庆交通学院学子的专业课教材。50年后,谈起唐教授的筑路理念和教学风范,年逾花甲的“学生”们仍赞不绝口。

唐凤图著《发针形曲线》,人民交通出版社1956年版

“唐老师的课,是一辈子都用得上的学问。”多年后,原西南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曹南特仍清晰记得,正是运用唐凤图传授的“发针形曲线”法,他们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节省了大量土石方资源。而原阿坝交通局工程师陈维章、拉萨交通设计院工程师谢荣荛等学生,更是将这份知识带到高原边疆,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成为国家劳模、省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唐凤图不仅教书,更重育人,他常对学生说:“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步伐”,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

在校四年里,唐凤图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师长,更是学科建设的奠基人。他牵头梳理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将工程实践中的前沿问题融入教学大纲,为专业发展搭建了核心框架。即便已是知名教授,他仍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常到图书馆查阅最新资料,这种治学精神让学生们深受触动。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编著学术著作,发表《怎样做好我国当前地方道路网的规划》等重要论文,为新中国道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也为重庆交大留下了厚重的学术遗产。

1965年12月,唐凤图在重庆病逝,享年62岁。他人生中的最后4年献给了交大,夯实了交通专业特色基础,铸牢了扎实了学风与校风。如今,重庆交大土木与交通学科已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出二十多万专业人才,而他当年传授的技术理念,仍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他严谨治学、报国为民的精神,融入“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内核,滋育着一代代交大人。

年少聪颖,学为精英;立志报国,辗转周折;学成归来,不畏困苦;传道解惑,光耀史册!这位用知识铺路、用精神架桥的先驱,虽已远去,但他的学术遗产与人格风骨,早已融入母校的血脉,成为激励后学奋进的精神灯塔,见证着新中国土木交通事业从起步到腾飞的壮阔征程。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