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精彩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日报:图片新闻|高校微专业为学业“补能” 为求职“加分”

日期:2025年11月20日 16:33 作者:重庆日报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点击率:

▲2025年11月17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桥梁传感器布设、线路连接、数据采集以及阈值判别。记者 郑宇 摄

这是重庆交通大学于2024年开设的“智能结构与交互感知”微专业。团队成员陈卓老师介绍,微专业的“微”绝不等于“浅”,内容更“干货”,可以让同学们学习直达本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通过结构设计大赛、单片机开发、斜拉桥全周期项目等,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传感采集、建模仿真、智能终端调试等环节,用更少的时间和成本,实现能力的加速升级。

今年秋季学期,绝大多数在渝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微专业,涵盖工科、商科、文科、体育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紧接时代前沿的如人工智能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碳中和技术管理,也有“接地气”的如宠物医学、健康管理、园艺园林等,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短板,为学生就业助力。

▲11月17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桥梁传感器布设、线路连接、数据采集以及阈值判别。记者 郑宇 摄

▲11月17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教师讲解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受力与变形的关系。记者 郑宇 摄

▲11月18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在实验中心的水槽旁,授课教师带着学生进行船体运行稳定性分析实验。记者 郑宇 摄

▲11月18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微专业的各组学生们正完成从航拍数据导入、建模参数设置到桥梁模型精度校核。记者 郑宇 摄

▲11月19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学生们把课上的“多维感知网络构建”变成了工作台上摸得着、连得上的智能感知系统。记者 郑宇 摄

▲11月18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学生正在进行乌篷船模型制作。记者 郑宇 摄

▲11月18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学生们用自己开发的便携采集终端,记录测点的数据,分析悬索桥索力。记者 郑宇 摄

▲11月17日,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教师在介绍“传统位移计测试”到“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测试”在测量维度、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上的差别。记者 郑宇 摄

重庆日报: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437&newsId=2483650&staticUrl=https%3A%2F%2Ft.cqrb.cn%2F5YFBU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