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精彩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师道】青春为笔 数学为墨——记重庆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邱焕焕

日期:2025年09月09日 09:49 作者:教师工作部 来源:数学与统计学院 点击率:

编者按:金秋九月,礼颂师恩。2025年9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今日起,学校在校园网主页推出【师道】教师节新闻专栏,聚焦优秀教师的育人事迹,记录他们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的动人历程。

从2019年来到交大至今,她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青年博士”到“教学名师”的蜕变。她以青春为笔,在三尺讲台书写教育热忱;以数学为墨,在学生心田播撒成长种子,用初心、坚守与创新,交出了一份属于青年教师的育人答卷。

——题记

家庭的言传身教

点亮“当老师”的人生坐标

邱焕焕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早已藏在童年的记忆里。她的祖父和母亲都是乡村教师,印象中,祖父总是带着老花镜批改作业到深夜,母亲会把放学后没人接的孩子领回家吃饭——“教书育人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是能给人带去温暖和希望的事”,家庭的言传身教,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悄悄扎下了根。

读中学时,数学老师的一堂课让这颗种子彻底萌发。她被一道解析几何题卡住整整一周时,数学老师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陪着她从“画辅助线”到“理思路”。从那时起,她就想成为这样的老师:不只是传递知识,更要帮学生找回自信,发现自己的潜力。

从本科到博士,她在湖南大学数学系一路深耕,始终没放下“当老师”的初心。大一暑假,她加入志愿者队,去湘西支教;读研期间,她担任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助教;博士阶段,跟着导师带本科生科研立项,第一次体会到“看着学生成长”的快乐。2019年毕业季,她自然地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想站在讲台前,像我祖父、像我的数学老师那样,给学生带去光。”

在打磨中成长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21年,学校教务处举办青年教师技能竞赛,邱焕焕抱着“逼自己一把”的心态,报了名。然而非师范专业出身的她,对“教姿教态”“课堂互动设计”等教学技能一窍不通。尽管她把傅里叶变换的公式推导练了一遍又一遍,却没意识到“讲好课”不仅要吃透知识,更要懂学生、会设计。这也让她坚定了“以赛促教、以赛强能”的决心。

此后,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专家们的指导下,邱焕焕开始沉浸式打磨教学能力。备战第三届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时,她聚焦“如何让抽象数学可视化”,将《线性代数》中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与生物数学领域场景结合,自学Geogebra软件,将矩阵的线性变换做成动态演示;为优化课堂互动,她反复模拟教学场景,邀请同事扮演学生提意见,最终凭借贴合学生需求的创新设计斩获大赛一等奖。

带着竞赛积累的经验,邱焕焕又接连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首届数智教育创新大赛。在混合式教学竞赛中,她构建“课前微课预习+课中项目探究+课后个性化练习”的教学模式,用“希尔密码”案例引导学生用矩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从“理论知识”变成“有用工具”;在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中,她尝试引入AI学伴,实时关注学生学习数据,针对性调整教学节奏。这两场竞赛,她均以突出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斩获全国一等奖。

一次次赛场打磨,不仅让邱焕焕收获了10余项教学奖励(含2项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更让她摸清了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关键:用可视化手段辅助理解,用工程案例凸显应用价值,用互动设计激发兴趣。

点滴守护

照亮学生成长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6年来,邱焕焕始终以“用心守护每一位学生成长”为初心,在竞赛指导、学业帮扶、规划指引的点滴行动中,为学生搭建起温暖的成长阶梯,用专业与温情诠释“学生成长同行者”的角色。

聚焦数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邱焕焕将学科竞赛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以“精准指导、全程陪伴”助力学生突破自我。作为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在前期准备阶段,她根据学生数学基础与建模能力的差异,制定分层指导计划。备赛期间,她常常陪伴学生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与学生一起查阅文献、分析优秀论文,鼓励团队协作攻克难关。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重庆市二等奖 2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评省部级立项1项,校级立项1项。

从初登讲台的“挫败”,到成长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名师”,邱焕焕用6年时间证明:青年教师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用心”。她以青春为笔,在数学教学的天地里书写热爱;以数学为墨,在学生成长的路上铺洒温暖。她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素的坚守,诠释了“好老师”的真谛——不仅要做传递知识的“经师”,更要做温暖心灵的“人师”。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