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九月,礼颂师恩。2025年9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今日起,学校在校园网主页推出【师道】教师节新闻专栏,聚焦优秀教师的育人事迹,记录他们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的动人历程。
最好的教育,是用成长点燃成长。她躬耕课堂铸“金课”,赛教融合,以国家级奖激励学子勇攀高峰;又躬身陪伴,率众挑战学科竞赛,以行立教,用爱育心,是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题记
她是材料学院的一位青年教师,是深耕一线的教育坚守者,更是点亮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始终坚持初心,润教无声。她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与精湛的教学技艺,更以育人为本、以德施教,将知识传递与人格塑造融为一体。在课堂上,她善于启发思维,寓教于乐,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场域;在课堂外,她关怀学生成长,因材施教,以真诚与智慧陪伴每一段青春旅程。她始终秉持教育理想,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将学科前沿与实践应用带进课堂,激发一代代学子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她用热情坚守讲台,以专业成就教学,以实际行动诠释“师者”的深度与温度,成为学生终身感念的良师益友和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她就是重庆交通大学江娜副教授。
以教启智,以爱育心
2020年底,江娜自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出站,怀着教书育人的一腔热血,进入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一名老师。从进入材料学院教师科研岗位开始,她的人生就和教育与科研签下了永久契约。
在2017年,江娜以物理学博士身份从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中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内容,抱着对科研的坚持和不断探索精神,继续进入浙江大学物理学院从事专业科研相关工作。学成归来后,顺利通过重庆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综合面试。进入学院后,主要担任全校理工科《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
由于授课对象为一、二年级本科生,他们刚进入大学,正处在身心以及学习能力的转折期,他们处在人生的新阶段,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江娜老师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不能辜负作为教师的身份。为此,她从零做起,把讲课基本功作为入职后最为重要的能力,她用近一年的时间跟随大学物理教研室优秀老师随堂听课,不断学习教学技能,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讲解能力。
自入职,江娜老师已经承担茅桥、隧道、材料、化学、环科、航海等专业的课程。而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均在新校区,为了达到课程讲解的最好状态,她会课前在南岸校区自行找教室进行演练,次数至少三次以上。经过一遍一遍的练习,逐渐找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呈现的课堂状态,获得了所带班级大量学生的好评。在近些年的学生评教中,多次获得校级前20%的名次,作为新进教师,且大班教学,能够获得这些肯定给予江娜老师更多的前行力量。
“她很像我以前最喜欢的高中物理老师,总是把所有可能的知识教授出来,让我们知道是为什么,挖掘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每学期接近结束的时候,班级中的同学们会对着她倾诉,是肯定,也是不舍。而当她看到班级中某些同学的考试题目空白时,她会跟着着急,通过交流,发现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是有的,但没有找到方法,一旦拉下知识点,后续便无法衔接。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江娜老师会抽出课余时间,和这些学生约定时间单独补知识点,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收获不错的成绩。
“我更愿意坐到课堂的前排。”这句话是课堂上始终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所说,在物理课程开始前,他是常常出现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当江娜老师注意到后,和他沟通,自此无论哪一节课,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期末时,还会单独联系她,解决自己不会的难题,当他学会了,她也欣慰的笑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事情触动着江娜老师,她深刻的认识到,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愿意学的态度。所以要想吸引学生,除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的方法和技能也非常重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团队的优秀教师们常常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找寻最好最适合的路径。
执守教坛初心树立教学新标杆
基于全心全意对待教学的态度,以及深刻认识到“责任”的分量。江娜不断钻研教学模式,从身边的人身上汲取力量,也从学校负责新教师培训的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们那里获得成长。
在2024年,也就是入职后的第四年,是她教学上的转折期。这一年,第九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基础物理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如期举行,它是两年一轮回的赛事,两年中分别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比赛。在此年度为物理实验课的比赛,作为满足比赛条件的青年教师,江娜选择积极认真准备,市赛中的“三选一”比赛中获得了市级第一名的成绩。这个成绩是意料之外,细想却也是日积月累的必然。
获得市级第一名即获得参加西南地区复赛的名额,将代表重庆市角逐全国赛入场券。但面对区赛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江娜没有胆怯,而是积极认真备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教发中心周开发老师等多位专家的全程指导。那段时间她废寝忘食,需要精心准备15个不同的实验内容,比赛中为15抽1的方式进行。家人也给予全力的支持,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会安静的陪着,稳重的丈夫会解决所有的事端,家中的老人也在全力支持,大家都在默默付出。终于迎来了比赛的日子,赛场气氛紧张,每根神经都是绷紧的,此时陪伴在身边的指导教师夏老师总是用她诙谐的表达缓解紧张的神经。由于比赛时抽取的出场顺序在下午,为了使得大脑处于清醒状态,她选择不吃午饭,是为了时刻保持备战状态,也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赛后,她才发现竞争对手中竟然有23年国赛一等奖的选手,但她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没有气馁,相信努力的力量。在结果宣布的那一刻,她明白,更硬的仗要来了。西南赛区第二名(第一名为23年国赛一等奖选手),挺进决赛。
在随后的暑假的一个月中,正值重庆炎热的夏季,江娜老师每天都在家—学校两点一线活动,且常常是早上出,晚上归,常常忘记中午的模样,而午饭也经常是随身带着的干粮,目的是为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国赛的实验题目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因此新的节段中又增添了更多的实验项目,每个项目的打磨都是同等级别。在这期间,又有了更多人的付出,有学校、学院、前辈等的不断支持。就是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7月底赴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开始了新的征程,比赛当天,分上、下午场,上午场为小组赛,角逐出下午场的参赛名额,而下午场才决赛出最终的一等奖。所以严苛的比赛过程需要不断经历,这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意志力。参赛过程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经过上午场的出色表现,江娜获得下午场的参赛名额。与区赛类似,为了保持清醒状态,午餐依然略去,为的是保持比赛的状态。在下午场中,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由于题目是抽签进行,出场顺序也是抽签决定,江娜老师下午场的题目和出场的前一名选手一模一样,这样的比赛就异常精彩,现场观摩老师们也都发出惊呼。在这样的情景下,江娜稳住心态,全程稳定发挥,度过了惊心动魄的比赛,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获得全国一等奖,第二名的成绩。这不仅仅是一个成绩,更是一个人的成长,一种教育态度的坚持,一群教育者的坚守,以及一个大学的教育态度。除此之外,江娜老师还多次参加并获得其他类型教学比赛成绩,如省部级高校微课比赛等。未来,她依然会用这种坚守教育的初心继续前行。
点亮学子前行路培育新时代英才
在获得教学奖项后,回归到课堂教学中,江娜老师用自己在竞赛及备赛过程中汲取的教学技能反哺课堂教学,例如在课程的设计中更加注重趣味性、关联性、与学生专业的相关性。而同学们知道江老师的事迹之后,对待课堂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在新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中,同学们的反应非常的积极,都愿意去挑战这一赛事。而江娜老师也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毫无保留的教给同学们,截止目前为止,有两组参加西南赛区比赛,一组通过地区赛,决战国赛现场赛资格。同时在2023年的同一赛事中,以江娜老师为指导老师的小组获得了国赛二等奖的成绩,在今年的比赛过程中,她和小组成员不断地交流讨论,暑期也正常开展线上讨论。除了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讲解、梳理、归纳、展示等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在应对未知事件时所具有的硬核能力,从而为应对未来的人生增添更多的筹码。他们是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学生强,则未来强。
除了教学领域,江娜老师还在专业领域不断努力前进。在双校区的教学任务下,她总是善于利用时间钻研课题,在入职的第一年便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利用三年的时间顺利结题。同时指导研究生完成科学论文的研究、撰写和发表。而除了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她还担负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课程,这同样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备课等。目前,她还成功申请到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同时也为未来的科研人才的培养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亮智慧的伟大事业。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期待更多教师以名师为范,坚守育人初心,勇攀科研高峰,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三尺讲台与莘莘学子,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