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人王才强教授,应邀在南岸校区第二教学楼四楼多功能厅作题为《有限土地,无限可能:新加坡国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术报告。筑雅讲堂专家报告会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林孝松教授主持,学院教师代表及2021-2022级建筑类本科生逾200人参会。
全球典范解码:新加坡如何用规划破解“城市病”
作为享誉国际的城市规划专家,王才强教授以新加坡“花园城市”转型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高密度城市发展的五大核心策略:一是立体分层开发,通过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构建“地铁-商业-社区”三维空间网络,实现交通能耗降低。二是生态韧性重构,以绿色廊道串联自然保护区与城市公园,使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三是动态更新机制,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中“原真性保留”与“功能置换”的平衡法则,典型案例牛车水片区改造带动区域经济增值。四是政策协同创新,解析《土地优化法案》中容积率奖励、地下空间确权等制度设计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推动作用。五是产研融合实践,分享裕廊生态科技园“高校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升级”闭环模式。
前瞻洞察:未来城市设计的中国启示
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王教授提出三大前沿议题:一是如何通过“垂直农业+分布式污水处理”破解超大城市粮食安全困局。二是人工智能驱动下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升级路径。三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深度对话:防灾安全与本土化实践
在互动环节,学院青年教师潘崟副教授就“山地城市洪涝防治技术移植可行性和避难场所安全”提问,王教授结合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可淹没式堤岸”案例,强调“防灾设施应与社区生活空间柔性耦合”。林孝松副院长则从政策维度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中多方利益博弈协调机制”,引发全场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