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重庆交通大学正式开始执行“三学期制”教学实践活动。在三学期制的教学改革探索中,能源材料工程系以“认知-实践-竞赛”链条贯穿人才培养,利用小学期开展系列特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兴趣。通过链通认知启迪、实践锤炼与竞赛历练,各年级学生收获颇丰,三学期教学成果精彩纷呈。
认知启航:前沿讲座激发专业兴趣
2025年6月下旬,能源材料工程系面向2024级本科生开展了“认识实习”。本次实践借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学经验,安排了多场前沿讲座(涵盖新能源、新型高分子、土木建材等)、企业家讲堂,以及实验中心实地参访等环节,帮助学生初步构建材料认知体系,启发专业兴趣。丰富多样的实践内容让大一学生走出课堂,直观了解材料行业的全貌。许多同学表示:“开拓了眼界,对材料物理专业的学习更有动力。”
实践历练:项目训练融会贯通
6月24日至26日,胡兵兵、孙玉恒老师主讲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践课程中实施了项目制训练。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汇报、项目答辩等形式,引导学生围绕“半导体与电子技术博览”、“全球储能产业展”等实际产业主题开展知识整合与科技展示。课堂宛如科技交流会现场,学生们分组在致远楼124展示了新型半导体器件与储能技术的项目成果,并在教室答辩环节与老师互动交流。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学生们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不仅加深了对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
竞赛锋芒:仿真训练备战挑战
“三学期”期间,能源材料工程系举办了大学物理竞赛校内预培训,胡春莲、夏川茴、江娜、杨娟等老师安排组织学生进行了实操演习。2022级同学们在智慧教室进行了集中训练,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竞赛实验并模拟解题。培训内容涵盖复杂电学、磁学创新实验项目、数据建模和工程推演等。同学们通过自主搭建实验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和解决复杂问题,提前感受了竞赛氛围,提升了实验操作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现场训练气氛紧张又活跃,学生们斗志昂扬,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物理竞赛做好准备。
认知启迪兴趣,实践砥砺能力,竞赛激发潜能
贯穿小学期的三大教学环节紧扣相连、相辅相成,为不同年级学生搭建了衔接课堂与产业、理论与实践的成长桥梁,充分展示了能源材料工程系三学期制教学改革的成果。通过产教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能源材料工程系激发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创新潜力,并将继续深化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利用小学期平台,探索前沿与实践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材料人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