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教学工作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我校师生在生态环境部“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中取得佳绩

日期:2022年10月10日 18:21 作者:河海学院 来源:河海学院 点击率:

为积极营造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成果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社会氛围,推动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根据《“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六五环境日的有关安排,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2022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如期开展。“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自2018年首届大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五届;活动得到了全国各个省市生态环境厅(局),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派出机构等的积极响应;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建美丽清洁世界”。

在2022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中,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教师秦燕以“治沙奇迹——从沙漠铁路到荒漠化治理”为题,科普了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治沙历史,讲述了几代人为实现荒漠化治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获得了生态环境部2022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三等奖,重庆赛区2022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一等奖。

在河海学院环境给排教工党支部书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杨延梅教授指导下,我校谭博文、付圻、杨思楠、付宇、娄红波、舒辉秀、梁柱、郭明坤、薛宇含、叶志豪、杨金山、陈聪聪、刘傲然、龚睿、蔡美芸等同学撰写了《喵星的眼镜》《渔网漂流记》《绿色沙漠》《江豚的微笑》《武松打“虎”》五个科普剧本。《喵星的眼镜》通过人类与喵星人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向人们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倡导人们践行生活垃圾分类。《江豚的微笑》借助江豚三代之口,讲述近三十年长江生态环境向好的情景,同时激发人们保护江豚、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绿色沙漠》讲述了科研工作者与当地民众携手为沙漠边缘带来绿色的故事。《渔网漂流记》中的渔网失而复得,通过渔夫父子收到来自海洋的垃圾,唤起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旨在呼吁大家一起关注污染问题,少用塑料制品,避免“塑化”海洋。《武松打“虎”》讲述了善良的“武松”与在深山杀害动物披着虎皮的“猎人”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坚决禁止一切捕捉与杀害国家保护动物的行为,杜绝非法买卖。经过重庆市评选,《喵星的眼镜》《渔网漂流记》《绿色沙漠》《江豚的微笑》获得“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重庆赛区优秀剧本一等奖,《武松打“虎”》获得重庆赛区优秀剧本二等奖。通过进一步推荐和评比,《喵星的眼镜》《渔网漂流记》《绿色沙漠》三个科普剧本最终获得了生态环境部2022年“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优秀剧本的嘉奖,杨延梅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本次活动围绕减污降碳总要求,展现了科技创新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普及了科学技术知识、弘扬了科学精神、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动形成了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我校获奖同学有来自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也有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展现了我校学科与专业同发展、共促进,师生齐力积极作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美丽家园的美好景象。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