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逆仿生视力提升技术亮相2025智博会 青少年近视防控迎新突破
9月7日,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首发100”专场发布会上,重庆交通大学蓝章礼教授团队研发的“逆仿生视力提升关键技术”正式发布。这项基于人工智能原理的创新成果,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成为本届智博会备受瞩目的科技成果之一。
▲重庆交通大学蓝章礼教授。
“传统视力矫正手段多依赖外力干预,存在潜在风险且效果有限。我们的技术通过脑眼协同开发,实现了从被动防控到主动提升的范式转移。”发布会上,蓝章礼教授介绍,该技术融合计算机视觉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创新性地构建了“原理-算法-软件-云端服务-训练设备”全链条体系。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及灯箱视力表等设备,开展非侵入式个性化训练,精准覆盖8至22岁青少年视力发育关键期。
区别于传统方法,这项技术以提升大脑对视觉系统的神经调控能力为核心。“我们会为每位参与者定制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案,确保在视力发育黄金期培养科学用眼习惯,实现视力恢复后的长期稳定。”
蓝章礼教授介绍,技术团队历时多年攻关,突破了传统干预手段的局限性,形成了一套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视力提升模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首位。此项技术的发布,不仅展现了重庆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破解“近视防控”难题提供了科技支撑。“我们希望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帮助更多家庭守护孩子的光明未来。”蓝章礼教授说。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这项融合仿生学与人工智能的突破性成果,有望为青少年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光明网:逆仿生视力提升技术发布 近视防控又有新突破
9月7日,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交通大学蓝章礼团队研发的逆仿生视力提升技术发布。作为本届智博会发布的重要科技成果之一,该技术的亮相不仅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更彰显了重庆在智能产业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
发布会上,重庆交通大学教授蓝章礼介绍,该技术借鉴计算机视觉和人工神经网络先进算法与训练思路,并将其模型架构、学习算法及样本训练方法用于人类视觉能力提升和近视防控。相较于传统视力矫正手段,该技术突破传统近视干预可能对眼睛存在风险的局限,利用计算机、显示屏、灯箱视力表等仪器设备,进行非侵入式视力干预训练,实现从被动防控到主动提升的范式转移。
“我们会为每个参与者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并确保所有训练在科学、规范的流程下高效进行。”蓝章礼表示,该技术精准覆盖8至22岁青少年视力发育关键期,通过脑眼协同开发,提升大脑对视觉系统的神经调控与处理能力,从根本上培养科学用眼习惯,确保视力恢复后长期稳定。
在重庆交通大学展区前,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驻足咨询,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安全性、适用范围上。蓝章礼及其团队工作人员针对提问,现场逐一解答。同时,对于技术推广落地的咨询,蓝章礼表示,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启动推广,希望通过该项技术,切实帮助更多家庭破解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难题。
光明网: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47650448737321498/?wxshare_count=3&utm_source=&source=m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