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招生就业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交通大学2020年度“年度大学生创业人物”:李志豪、赵月祥、张昕岳

日期:2020年12月15日 09:51 作者:招生就业处 来源:招生就业处 点击率:

重庆致径路面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

人物简介:

李志豪,男,共青团员,重庆合川人,硕士研究生,2018年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

具有扎实的道路材料基础,有较强的工作组织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规划和组织人员,思维活跃且喜欢新鲜事物,能为团队提供创意。2018年便开始准备创业。2019年6月正式注册公司,开始企业化运营,同年10月参加重庆交通大学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2020年9月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重庆赛区铜奖并多次参加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洽会。

创业事迹:

我叫李志豪,是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2018年9月,我迈入交大的校门,在曹雪娟老师和丁勇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学位和专业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学习和科研之余,想着怎么能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让其服务于人民并创造价值,自学相关专业技能,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打下基础。

2019年5月,在学校的推荐下,我参加了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洽会,同来自四面八方的小伙伴进行了交流,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不断反思、快速成长,在别人成功的经验中汲取养分、壮大自身。

2019年6月,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与曹雪娟老师和丁勇杰老师一起注册公司。经工商局核准,公司在重庆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园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商业法定名称为重庆致径路面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路基路面材料、特种路面材料、房屋建筑涂料、隧道涂料、热反射材料、光催化材料、交通标志标线材料研发与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2019年10月,我和小伙伴一起参加重庆交通大学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二等奖。2020年9月,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重庆赛区铜奖。2020年11月,参加了重庆市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洽会。

两年时间一晃而过,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收获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且做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创造价值。

创业感悟:

1.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都是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

2.作为一个创业者,一定要足够了解自己创业的领域,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成为自己创业路上的最大助力。

3.在创业的道路上,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创业者排除交流障碍,化解交往矛盾,增加成功机会。所以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重庆欣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人物简介:

赵月祥,女,共青团员,云南大理人,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1701班学生。

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大一下学期开始接触创业,大二组建创业团队并开始企业化运营。2018年获得校级创业项目立项基金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支持;2019年先后获得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重庆市第三届“优创优帮”项目立项;2020年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一等奖,市级银奖。

创业事迹:

我来自云南大理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顺利毕业,然后回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将来的路似乎都已经被固定化了。而从小被贴上“乖乖女”等各种标签的我一直想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能够得到历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而能够独立,实现财务自由则是我当时最渴望达成的目标。

抱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进入大学以后我就开始努力学习和摸索,试图掌握更多有用的技能来支持我实现目标。大一学年加入了校团委和校学生会,希望在不同的集体里让自己得到锻炼,同时还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往返于各种类型的兼职,为自己赚取生活费用。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到了大一下半年自己便开始做起了一些小生意,其中包括在校园内开了学校里的第一家盆栽店,并在一个月内实现资金回笼。

按理来说,照这个步伐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很清楚,这种“小打小闹”并不能让我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我离目标还很遥远。于是,我试图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校周边的需求,在积累原始基金的同时有目的的寻找和我有着一致目标的朋友。到了大二学年,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创业团队,开始我的创业之旅。

当时“共享经济”盛行,我们也想在这个大趋势下分一杯羹。于是有了第一个项目“共享洗衣液”的诞生。从计划,准备到最后的运营经历了的将近半年的时间,且不说这半年里遇到的阻碍,项目终究还是落地实施了。正当我以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几位初出茅庐的“小子”终究太嫩,不久后这个项目便黯然落幕。

项目的结点不是创业的终点。第一个项目的失败并没有让我气馁,反而是我成长的开始。我略有些兴奋,并不是因为失败了而很开心,而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经验是我能够得到的最富有的资产,这也让我更想迎接新的挑战,在不断的磨练中提升自己。

经历了多次摸爬滚打之后,现有项目“校园移动耳麦个性化定制”于2018年开始孵化,并在后来获得学校创业基金支持并逐步走上正轨,也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接受市场的考验。移动耳麦是以高校市场为核心,针对大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全国每年有着超过2000万人的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该市场对耳机有着超过1000万人的需求量,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目前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体位于重庆,四川,贵州河北等地,现已与重庆市外十余所高校达成加盟合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创业的路上存在很多的变量,我们将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时刻准备应对新的挑战。未来可期,创业一直在路上。

创业感悟: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从来不是你的高谈阔论,而是你说做就做的执行力。只有强有力的实际行动和长久的坚持,遇到挫折时就不会退缩,才可能到达你想要的远方。

 

重庆创无疆文化传播与品牌策划工作室负责人

人物简介:

张昕岳,女,中共党员,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在读,2017年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

熟悉学校团学活动、各个学院新媒体平台发展情况;大三学年担任创无疆工作室执行负责人,善于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工作,与校内学院合作受到各方领导老师肯定。曾参与:“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汇报展演”、“第十九届国家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茅以升公益桥设计大赛”、“第四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第八届道路与机场工程研究青年论坛”等18项大中型会议活动的新闻报道、摄影摄像、后期剪辑等工作。

创业事迹:

团结协作意识强,善于沟通,具备较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我在大二学年任职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具体负责学生会工作,先后策划实施人文学院“迎新晚会”、“青年脱口秀”、“一站到底”等特色品牌活动,全校影响较大,活动完成度高,学院领导老师充分肯定,具体负责近十余项大中型活动,学生参与人次约3000人。作为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在经受压力的同时,也得到比同龄人更多的锻炼,特别是学院领导的直接指导,在大中型活动中得到了收获与感动,在能力成长的同时,眼界得到了开拓,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此段经历让我终身受益,也成为未来工作中的强大动力。

“专业动手能力强,善于创新,具备较强的实战经验与能力。”我作为学院“创无疆”工作室的执行负责人,带领团队用专业能力、敬业精神、优秀水平赢得了其他学院领导老师的肯定。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积极发掘文化传播类细分市场,精准定位甲方需求,聚焦行业现实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文化传播类服务的资源缺口,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专业动手能力切实增强的同时,树立了优于同龄人的“甲方思维”,懂得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工作,如何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0余个实战性项目,让我更加热爱传媒行业。

担当责任意识强,勤奋踏实,具备基层历练与抗压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对负责的重要工作都亲力亲为,注重细节,反复推敲,重视过程,只是为了尽最大努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愿意并喜欢接受基层工作的挑战与历练,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创无疆团队采用专人专干办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形成平面、文案、视频、剪辑、后期等各环节专业分工的流程。每一个项目在实行前期,充分与甲方沟通,并通过自身经验为甲方提供优质专业服务,为甲方制定方案的同时,尽可能地为甲方提供额外服务,做到“花一分钱,收获多个成果”。

为做好创无疆团队宣传工作,曾多次义务参与学校、学院以及宣传部重点活动新闻摄制,为老师排忧解难。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与客户有充分良好的沟通技巧,在任务之余为老师服务。

创业感悟:

1.加强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弱化传统“铁饭碗”观念

21世纪是迎接创业的新时代,是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政府和学校要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

2.加强实践,为大学生走向创业奠定基础

学校和政府应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应加大力度推进大学生众创基地、众创空间的建设,免费向学生开放,配备齐全的实验仪器、教学仪器和教具,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空间和机会。举行各类实践比赛。大学生自己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摸索市场,积累自己的创业经验。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在筹备比赛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创新意识,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陆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