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莘莘学子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科技+非遗”“绳结+自然”双课融智——重庆交大机电学子创新实践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日期:2025年07月14日 10:49 作者: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来源: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点击率: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校地党建共建成果,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机芯智造,乡村振兴团”近日走进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小何苗课堂”,将非遗文化中国结编织技艺与自然生态课程深度融合。此次活动将传统手工艺与劳育、美育创新结合,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堂寓教于乐的文化实践课。

非遗文化进乡村,中国结里系乡情

在“小何苗课堂”上,实践团队员以“非遗传承润童心,巧手编织中国情”为主题,为孩子们开设了中国结编织课程。实践团结合当地小学劳技教材中螺旋式进阶绳编课程内容,编织简易挂件。

“中国结不仅是装饰品,更承载着团圆、吉祥的文化寓意。”实践团成员龙汐在课堂中介绍。在实践团队员指导下,孩子们将一根根红绳编织成“吉祥结”“盘长结”。学生们奋地说:“我们学会了编中国结,要送给在田间劳作的爸爸,希望他平安健康!”

自然课堂探奥秘,生态教育润童心

实践团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何苗课堂”。实践团队员陈铭钜结合永川区本地气候特点,解释了太阳雨的形成原理,并引导孩子们思考:“雨水如何滋养大地”“我们能为保护水资源做些什么”。随后,陈铭钜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昆虫,开启了对蜻蜓、蚊子、瓢虫、蚜虫的探索之旅。并以“玉米的一生”为例,讲解了农作物与人类生存的紧密联系,呼吁大家珍惜粮食、保护耕地。课程尾声,实践团为每位小朋友赠送了多肉植物盆栽。

从红岩精神到非遗技艺,从科技助农到文化润心,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正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纽带,以“四问三比”为指引,书写着新时代校地协同育人的生动篇章。依托校地党建共建探索长效机制,结合专业知识创新“科技+非遗”、“绳结+自然”双主题课堂,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