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石榴籽·中华情——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活动”在南岸校区第二教学楼行筑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指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主办,由传统村落研习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及雏鹰计划合作院馆联合承办,通过一场集非遗展示、建筑体验、服饰文化与青年思辨于一体的沉浸式嘉年华,生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与时代科技交融的和谐乐章。
活动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拉开帷幕。现场划分为四大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参与。在“民族村落‘非遗’展”区,数字投影技术将一幅幅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画卷动态呈现,从苗绣的精密纹样到侗族大歌的空灵韵律,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光影中“活”了起来。“民族建筑智慧体验”区则复刻了多个民族的经典建筑构件,参与者们在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下,亲手操作传统工具,体验榫卯拼接的奥妙,感受各民族在适应自然、营造家园中凝聚的非凡智慧。
最受欢迎的当属“民族服饰‘换装’秀”区。现场准备了土家族、藏族、壮族等多套精美民族服饰,师生们换上盛装,在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的特色背景前合影留念,瞬间“穿越”至雪域高原、蒙古草原或苗家山寨。一位刚体验完“换装”的马同学兴奋地表示:“穿上这身服饰,再通过AR技术看到对应的生活环境,让我对那个民族的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共情,这比书本上的文字描述震撼多了。”
活动的高潮出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青年说”环节。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统战委员林孝松教授作为少数民族教师代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石榴籽抱得更紧”为主题,作了分享。他用简单的道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作凝聚14亿人的“精神水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为什么要‘铸牢’”的时代命题。
对于“怎样‘铸牢’”,林孝松副院长将其精炼为“四个一”,点亮一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搭建一座桥梁——交往交流交融;锚定一个坐标——国家意识;坚定一种自信——文化自信。“千年之前,我们共饮一江水;千年之后,我们共筑一个梦。”林孝松在总结中号召全院师生,“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进灵魂、融入血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列车上,一起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