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院动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华龙网:典型案例展示丨崇德向善·红岩铸魂 “1+1+N”三位一体模式育时代先锋

日期:2025年10月19日 11:41 作者:交通运输学院 来源:交通运输学院 点击率:

典型案例(标志性成果)丨崇德向善·红岩铸魂 “1+1+N”三位一体模式育时代先锋

牵头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合作单位:四川康新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建工集团

重庆交通大学响应交通强国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按照交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要求,紧扣红岩精神育人,创新“1+1+N”三位一体“崇德路”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崇德路公益服务团”为载体、N项实践举措为支撑,聚焦“四好农村路”安全痛点,已培育大批交通人才,科研成果惠及多地农村,获近20家主流媒体报道,助力成渝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应需求,建设交通强国开路先锋。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强国战略的决策部署,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红岩精神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依托交通运输学科优势,聚焦“四好农村路”安全痛点,创新构建“1+1+N”三位一体“崇德路”育人模式,培养兼具红岩精神底色与卓越交通素养的新时代“开路先锋”。

“1+1+N”三位一体“崇德路”育人模式的内涵如下:“1”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突出思想引领,将红岩精神深度融入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另一个“1”是指一支队伍(“崇德路公益服务团”),打造未来数智交通卓越工程师培养摇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红岩精神的践行者,交通报国;“N”是指通过“行走的红岩课”“开路先锋”、公益实践等N个举措,聚力未来数智交通人才培育。

二、主要做法“崇德路”公益服务团始终把立德树人置于核心位置,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精心打造“行走的红岩思政课堂”,将红岩精神具象化、场景化、实践化,通过“1+1+N”模式,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生态。

“1+1+N”三位一体“崇德路”育人模式

(一)“1”个中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打造沉浸式行走的红岩课堂,筑牢思想根基

“崇德路”育人模式的核心引擎在于将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入脑入心的生动实践。学院摒弃单纯的理论灌输,着力打造“行走的红岩课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1.深挖资源,构建红色教育矩阵。将重庆丰富的红岩革命遗址作为天然的思政教室。服务团精心梳理整合市内20余处红岩旧址资源,系统构建教学路线。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被动听众,而是历史的主动探寻者。他们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感悟信仰的力量;伫立歌乐山烈士陵园,体味牺牲的壮烈;探访云阳县“1·1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安市邓小平故居等,在历史现场聆听、在革命故地沉思,实现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清明祭英烈”“11·27”殉难烈士祭扫等活动,通过庄严肃穆的仪式感,引导学生深切缅怀、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2.活化形式,让红岩精神浸润校园。积极推动红岩精神“引进来”。一方面,邀请亲历者、老党员、红岩研究专家走进校园,讲述真实感人的革命故事,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触摸、可亲近。另一方面,推动《江姐》《红梅赞》《小萝卜头》等经典红色剧目在校园展演,以艺术之美传递精神之魂。红岩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校园文化中流淌的红色血脉,潜移默化滋养学生心灵。

3.融入日常,贯通第一课堂主渠道。将红岩精神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和党团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情景再现渣滓洞、白公馆的斗争场景,专题党课深入剖析红岩精神“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等核心特质。在“三会一课”“青年大学习”中,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和实践感悟,深刻讨论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实现思想引领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统一。

(二)“1”个队伍:锻造崇德路公益队伍,数智赋能农村交通安全,践行红岩精神于乡村

“崇德”路公益服务团是模式的关键载体和先锋力量。学院严把入口关,面向全院选拔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扎实、综合素质突出的师生组建核心团队,现有专业教师11名,含教授3名、副教授4名;辅导员3名;学生298名。队伍的核心使命将红岩精神中的“奉献”与“奋斗”,转化为服务“四好农村路”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1.专业赋能,精准识别乡村安全痛点。服务团深入云阳、丰都等山区县,将乡村道路作为实践的主战场。运用专业知识和数智工具,如测速仪、无人机等,聚焦急弯、陡坡、交叉口等事故黑点,开展系统性实地踏勘与数据采集,如交通流、道路线形、坡度等。结合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防护设施缺失、视距不良、管理薄弱等安全隐患,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智慧攻坚,提供“一点一方案”精准治理。针对排查出的隐患点,服务团成员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山区道路交通事故主动防控技术等所学知识,设计智慧化改造方案。方案经过团队研讨、专家论证、反复优化,最终形成兼具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一点一方案”。方案核心在于利用数智技术提升安全水平,如部署弯道会车预警系统、太阳能爆闪灯、雷达车速反馈仪、行车预警系统、彩色防滑路面等智能设施。

3.公益联动,实现治理方案落地见效。创新采用“学校主体+企业主体,专业协同+治理协同+责任协同”的“双主体、三协同”合作模式。服务团积极对接校友资源,由爱心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将智慧化改造方案从图纸变为现实。校企双方明确分工,学校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企业负责工程实施和资源投入,建立联合评价机制确保项目质量。这种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地区资金、技术不足的难题,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守护群众出行的“安全屏障”。

“双主体、三协同”农村平安交通建设模式

(三)“N”项举措:多方协同,拓展“N”维实践平台,熔铸复合型人才

围绕核心目标,“N”项举措不断丰富拓展,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育人网络,实现红岩精神传承、专业能力提升、社会责任培养的深度融合。

1.第二课堂云平台—打造红岩育人新名片。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打造系列品牌活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赴红岩博物馆、渣滓洞、白公馆开展“真实场景中的红岩思政大课”,强化沉浸式体验。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深化对红岩精神、“两路精神”的理解。打造“开路先锋互动坊”,深入学生社区,邀请名师、企业家、优秀学子分享,激发理想抱负。举办“绘红岩争先锋”等主题创作展,创作出《绣红旗》《红岩重庆》纸箱画等作品,以艺术形式表达传承。

2.社会大课堂—公益服务锤炼真本领。以暑期“三下乡”为主阵地,服务团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安全宣讲和志愿服务。学生在解决真实复杂的农村道路安全问题中,系统思维、工程实践、协同创新能力得到高强度淬炼。团队成员“把论文写在农村公路上”,在服务奉献中深化了对国情民情的认知,强化了“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宗旨意识。

3.安全课堂进基层—播撒安全与希望的种子。服务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走进“童心港湾”、敬老院,开展“互动安全课堂”“模拟驾驶课堂”等特色宣讲。运用动画、视频、有奖竞答等生动形式,向留守儿童普及交通规则、智慧交通知识,惠及上千人次。结合本地事故案例,向村民宣讲安全知识,介绍智能设备功能,提升安全意识,在乡村播撒安全与科技的种子。

“N”类红岩文化育人品牌矩阵

二、案例成效

重庆交通大学“崇德路”公益服务团以农村道路安全治理为切入点,整合校企、校友资源,积极构建了“1+1+N”三位一体“崇德路”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现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和多方共赢。

(一)铸魂筑路,红岩薪火淬炼先锋之才

服务团联合爱心企业,建成以农村道路安全治理为核心的公益服务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以公益服务项目为载体,聚焦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围绕农村道路改造、交通安全设施安装、交通信号优化等领域,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高强度淬炼学生系统思维、协同创新与解决复杂工程难题的专业素养。

“1+1+N”三位一体“崇德路”育人模式让服务团师生成长迅速。近年来,团队成员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省部级立项5项。已有60余名学生成为正式党员,86名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11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88名学生获学业奖学金,16名学生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培养了一批社会责任感强、专业能力扎实的未来交通人才。

(二)智绘通途,科技赋能筑基乡村平安

服务团瞄准农村道路安全治理应用领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服务乡村振兴,科研成果显著。围绕农村道路安全治理需求,针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技术难题,打造“农村道路安全治理创新团队”,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团队已在山区道路交通安全、智慧交通、应急救援、山区公路安全管控与救援一体化等领域有丰富的成果。其研究成果在以广安、重庆、贵州为主的地区得到示范应用,大幅减少了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人员伤亡。建成山区道路复杂环境“人-车-路”协同与安全等2个市级科研平台,立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制定地方行业标准,每年面向农村地区交通管理局开展交通安全培训。

(三)彰响致远,模式创新引领育人新篇

服务团自2022年成立以来,指导学生参与农村道路安全治理项目,为农村道路安全治理提供“一点一方案”,由校企合作单位赞助,对市内外数个农村道路安全隐患路段进行安全改造。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分别降低了28%和59%,经济效益平均提升36%,大幅提升了当地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此外,服务团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先后被华龙网、光明社等近20家主流媒体报道宣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未来服务团还将继续践行“1+1+N”三位一体“崇德路”育人模式,将引领更多学子和爱心企业关注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治理,投身交通强国与乡村振兴建设。


华龙网: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425218947848695808/web/content_1425218947848695808.html

https://cyedu.cqnews.net/1/detail/1428734933572657152/web/content_1428734933572657152.html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