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深入推进外语学科与前沿科技的交叉融合与转型升级,2025年9月11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翠英带领智能语言服务方向教师代表王敏博士一行,专程前往重庆沐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洽谈。双方围绕共建“智能语言服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育“外语+AI”复合型人才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会上,李翠英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的学科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她指出,在国家“新文科”建设与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重机遇下,学院正在全力推进传统外语学科向“领域化、数字化、战略化”方向战略转型。目前,学院已系统开设《语料库语言学》《技术传播与本地化》《译后编辑与质量评估》等贴合行业需求的特色课程,同时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全面推行“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旨在通过真实场景实践,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语言服务问题的能力。李翠英副院长强调,重庆沐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技术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与学院在发展方向上高度契合,此次合作将成为学院推进“国际陆海新通道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用” 一体化人才培养新生态的关键举措。
重庆沐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默文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向学院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布局与主要应用场景。据介绍,沐晨科技专注于人工智能数据服务领域,业务涵盖多语种语音转写与合成、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AIGC)评估与优化、垂直领域术语库建设与质量管理、影视媒体译制技术与流程优化,以及基于Python的智能体开发与多模态语言数据标注等,这些业务方向与外国语学院在智慧语言服务、国际传播等领域的发展规划高度匹配,为双方后续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与业务基础。
随后,双方就未来合作的具体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并达成系列共识:一、共建“智能语言服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平台资源,共同开展多语种语料标注、大模型评测优化、交通领域术语库开发等实践教学;二、联合开发“语言智能技术应用”微专业与课程模块,将企业案例融入《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数据标注工程》等课程;三、联合申报科研与教改课题,共同攻关语言智能技术在国际工程传播、区域国别舆情分析等领域的应用难题,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专利申报;四、进一步完善“双导师”机制与实习就业直通渠道,共同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与技术应用能力的高层次语言服务人才。
此次校企交流意义重大,不仅标志着外国语学院在“外语+AI”交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为双方后续共建合作基地、组建联合团队、共育专业人才筑牢了基础。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拓展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外语学科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