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缕阳光基层实践服务团(指导教师:王辉,团队成员:余康乐,余清杭,梁家铭,刘铭,金柳,吴晓倩,张珂静,张欣宇,廖先焱,付国亿,李凯琪,文欣妍)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开展“访红岩·寻足迹”“ 听故事·悟精神”“ 用AI·传薪火”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沉浸式体悟伟大抗战精神和红岩精神,探索运用前沿技术赋能红岩精神创新表达与广泛传播的新路径,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焕发青春光芒。
踏访红岩足迹,筑牢信仰之路
为深入挖掘红岩精神内涵,实践团首站走进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实地调研与创意传播相融合的方式,启动对红色文化青年化表达的探索之旅。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专题展区里,泛黄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手稿,南方局制定的《秘密工作条例》等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中的信仰坚守。随后,团队实地探访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的旧址,简陋的办公桌椅、狭小的宿舍空间,生动再现先辈在逆境中运筹帷幄的奋斗场景。成员们触摸历史印记,深刻体悟红岩精神中艰苦卓绝、矢志不渝的思想内核,为红岩基因凝聚青春力量。此次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之行,不仅让团队成员搜集到了大量的历史细节、精神密码与创作素材,明晰了青年一代传承红岩精神的责任。
聆听英烈故事,赓续精神血脉
实践团深入红岩研学基地的研学教室开展主题研学。斑驳牢门、锈蚀的铁镣、旧囚服等历史实物,将成员们带回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入了红岩研学基地的研学教室,解说员向大家讲述了一系列感人的故事:《狱中绣红旗:黎明前的炽热期盼》《江姐:红梅傲雪铸忠魂》《小萝卜头:铁窗下的希望之星》。通过沉浸式聆听革命志士在绝境中坚守信仰、宁死不屈的崇高品格深深震撼了青年学子。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些故事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红岩精神将内化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AI赋能薪火传,青春续写红岩魂
团队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大胆创新,积极运用即梦AI、可灵 AI、豆包等工具,成功创作《革命先辈的会议》《蘸血泪绘就初心》《小萝卜头》《红岩的传承》《台上铁骨与柔情》《灯下缝旗》《韩子栋:白公馆脱险传奇》等系列主题视频,以新颖的形式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让红岩精神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筑牢信仰根基,在技术赋能中探索文化传承新范式,生动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文化使命的自觉行动。这种“历史真实 + 技术创新” 的模式,不仅严谨守护了历史本真,更以符合青年群体审美习惯的“青春语态”和现代视觉语言,实现红岩精神的创造性表达与创新性发展,有效拉进红岩精神与当代青年的距离。团队创作的系列AI视频作品,为红色精神的创新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年方案”,也为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树立了鲜活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