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院动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第六期筑雅讲堂青年学术沙龙:共探城市高温应对与碳中和之路

日期:2025年05月16日 15:05 作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来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率:

2025年5月14日上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南岸校区20110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六期青年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未来城市与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承办,聚焦“应对城市高温、健康舒适与碳中和挑战”主题,汇集建筑-城市的微-中-大尺度研究成果。学院党委书记陈作眀、副院长林孝松以及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学术沙龙由林孝松和刘亚南联合主持。

沙龙邀请了刘亚南、路立地、顾韩和王梅力四位青年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战略重构—高温韧性城市的规划范式革新

刘亚南副教授以《应对极端高温与碳中和挑战的研究思考与实践》为题,探讨了城市热环境与碳中和技术的最新进展。他通过整合多尺度数据与WRF模型,量化了河流干涸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LCZ(局部气候分区)的适应性规划策略,为山地城市的气候韧性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空间突围—被动式节能的柔性创新

路立地博士在《基于房间内部空间优化的被动式节能提升潜力研究》报告中,分析了家具布局对辐射采暖能效的影响机制,分享了家具投影面积、离地高度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在“局部采暖+精准环控”的建成环境潮流下家具提升建筑柔性和作为被动式节能部件的节能潜力,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新思路。

数据破壁—跨学科驱动的技术共振

顾韩副教授围绕《户外公共空间高温与热舒适研究》,结合遥感技术与ENVI-met微气候模拟,解析了植被类型、天空可视因子与热舒适性的关系,探讨了乔木层对降低PET(生理等效温度)的效果,为城市绿色空间设计提供了量化支持。

学术升维—科研表达的破局之道

王梅力高级工程师分享了《高水平论文写作实战心得》,系统介绍了国际主流出版集团、数据库选刊工具(如Journal Finder、Jane)及投稿流程中的注意事项,为青年学者提升学术写作与发表能力提供了实用指南。

本次沙龙突出了学科交叉特色,内容涵盖建筑节能、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等领域,展现了学院在碳中和与城市韧性研究中的综合实力。与会师生就报告中提到的技术难点与应用前景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在“动态热舒适评价”、“飞沫气溶胶传播模拟”等前沿议题上碰撞出创新火花。学院党委书记陈作明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院将持续推动青年学者交流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与健康人居环境建设。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