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学术讲座进课程”为核心,于2025年春季学期启动风景园林研究生课程创新改革。4月15日与5月13日,学院在微筑园分别举办两场行业专家讲座,深度嵌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生态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衔接。
聚焦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破解生态技术难题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绿色低碳技术研究院副所长金高屹工程师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课程中,结合重庆山地特征,系统性解析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技术体系,以悦来新城、广阳岛生态修复为案例,阐释如何通过模块化雨水调蓄装置、高落差地形雨水花园设计等技术应对复杂地貌挑战。学生通过模拟设计环节,直接对接重庆本土实践需求。
共话“双碳”目标,引领生态园林未来
原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风景园林专家况平教授级高工,在《生态规划与设计》课程中提出“碳中和园林”五大策略,强调碳汇提升、材料低碳化与社区协同机制,并分享生态实践经验。他还展望了人工智能与生态大数据驱动下行业的转型方向,激发学生对技术融合的深度思考。
改革深意:从课堂到行业,锻造实战能力
风景园林硕士课程改革旨在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课程+讲座+实践”三维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两场讲座均设置对话环节,学生围绕山地海绵设施运维成本、社区共建生态修复等现实议题与专家深入探讨。
风景园林硕士学位点将持续联动6家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研究生金课的持续建设;同时设立“微筑园学术季”,持续引入政企地专家,打造西部风景园林教育高地,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