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2025情绪障碍与自杀研究大会”在渝开幕。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片区大中小学“校医社一体化”心理健康工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携11家成员单位、42名代表受邀参会。

作为2025年5月刚成立的区域心理健康协同组织,联盟此次参会标志着“四联”工作机制(平台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队伍联培)逐步落地见效,为健全发展奠定坚实根基。联盟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了跨领域资源整合——串联起6所高校、2所中小学、1家专业医院及2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搭建起“心理筛查、医校联合、危机转介通道、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互通平台。这种从无到有的突破,进一步验证了“四联”机制的可行性,为后续联盟机制优化提供了实践依据。此次参会旨在对接精神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前沿科研成果,优化区域服务体系。

大会期间,联盟代表全程参与青少年情绪障碍早期识别、自杀预防及管理等专题研讨。在“家—校—医—社—政”学生心理防控模式论坛中,联盟核心发起人、重庆交通大学学工部副部长金春寒结合联盟实践提出“五维协同”构想:“校园层面筑牢日常监测和援助防线,社区层面搭建科普宣传和家庭支持网络,医疗层面畅通专业干预通道,家庭层面要与时俱进,懂得寻求专业支持,而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是打破学校、机构与行业壁垒的关键。”这一观点与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况利教授提出的“技术赋能+多元协同”理念形成呼应,况利教授在点评中肯定:“双福联盟的实践为‘家校医社政’联动提供了可落地的区域样本。”

据悉,联盟已与况利教授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后续将引入AI 心理预警模型与联合案例研讨机制,进一步完善“筛查—干预—转介—康复”闭环服务。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福育才中学等成员单位代表表示,将把大会习得的青少年心理干预技术融入校园课程与社区服务,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实践效能。
此次参会有助于联盟深入开展医校联合,助力提升区域心理健康工作协同效能。未来,联盟将以大会共识为指引,持续深化“校医社一体化”建设,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