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巍巍南山下,汤汤长江畔,重庆交通大学七十载薪火相传,始终有一群人以奋斗为舟楫,在时代的浪潮中劈波斩浪。《交大·人》专栏即将为您讲述这群人动人的故事。
“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精神,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我们记录交大人奋斗的故事,我们分享交大人对未来独特的期望。交大人如同星辰,既闪耀在港珠澳大桥的钢筋铁骨中,也闪烁在西部乡村支教的教室里;既凝聚在人工智能的项目里,也流淌在山区扶贫搭桥的汗水中。
让我们共同见证,每个平凡的坚守如何汇聚成非凡的力量,每位交大人的奋斗如何凝结成时代的注脚。
第一次见到薛蒙时,一双圆圆的眼睛亮亮的,额头上还有汗珠,她身着训练服正在球场中训练。在问及她的锻炼日常时,她回答道,“现在的话,我一周有五天差不多都会训练,每个晚上都会去。”来自于2022级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薛蒙,今年大三的她已经从初出茅庐的懵懂新生,逐步蜕变为经验丰富的校羽毛球队女队队长。羽毛球这项运动,已经从一个兴趣爱好,变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再三分钟热度与羽毛球的结缘伊始
对于接触羽毛球之前的自己,她是这样形容的,“我觉得以前的我是一个很容易放弃的人。”小时候的薛蒙也有学习过中国舞,但她表示“那时候练舞主要是为了考级,中途也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
起初,薛蒙并没有对羽毛球运动十分感兴趣,对于羽毛球的了解也只是当作平时饭后的消遣,但因为在校运会上大放光彩——接连在在女子接力4×100米和女子400米比赛中分别拿下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在朋友力邀和选拔之后,顺利进入我校羽毛球队。
回想起第一次参加校羽毛球队训练时,薛蒙的第一感觉是累。校羽毛球队的训练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从晚上六点开始,持续到晚上十点球馆闭馆结束,训练内容涵盖专项训练,多球练习,折返跑等多项内容。“刚开始的时候,训练强度挺大的,就可能一周基本上全天都在打,肌肉没有得到放松的时候,就会容易得筋膜炎,我当时是足底筋膜炎,下床的时候,脚就会走不动,很疼。”但即便这样,在休养好之后,她依旧继续参加训练,从一开始最基本的握拍学起,一点一点的进步学习,逐步成长为既能够单打又能够双打的多项目选手。
不再轻言放弃在比赛中磨练意志
时间一晃就是好几年,在这三年的训练生活之中,薛蒙表示,“其实一开始我会确实有很多兴趣,热爱。但当训练时间久了之后,肯定也会有厌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更多是自己内心有一种韧劲不服输的劲在里面,就觉得我一定要打出点成绩来。”
而在平时的日常训练中,校羽毛球队也都会进行一系列的专项对抗训练。她表示,“在比赛中,总的来看我觉得我是输多胜少的。”在模拟对抗比赛中,模拟真实比赛,实行21分制,紧张的现场节奏让人的呼吸都吊到嗓子眼,特别在比赛打到关键分时,她会告诉自己冷静深呼吸,“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告诉自己冷静,把自己的状态打出来,相信自己,慢慢找回比赛的节奏来。”
毕竟,在体能达到极限时,顽强的意志会带你杀出重围。“在运动达到极点的时候,就会特别特别想放弃,但是同时越是极限,也最容易突破自己。坚持下去就会发现,也不过如此嘛。”
今年5月,薛蒙也将作为校羽毛球队的一员,参加今年的重庆市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努力为校队团体比赛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许在未来,生活中的压力会不断压缩薛蒙参与羽毛球锻炼的时间,但纯粹的热爱不会泯灭她坚持的初心,她表示,“我喜欢打羽毛球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打羽毛球就是会变得很开心,很累,但是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