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重庆陆海通国际书院主办的“陆海通讲坛”第二讲、第三讲圆满举行。欧洲科学院、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王德义受邀担任主讲人,以“Materials for a Beautiful Life”和“Materials Shaping a Sustainable Future”为题,带领200余名中外学子开启了一场材料科学的探索之旅。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出席讲坛并担任主持。他介绍道,“陆海通讲坛”由重庆陆海通国际书院倾力打造,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提供学术给养,交流学术观点,启迪学术思维,推动科技与人文深度对话,服务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
在第二场讲座中,王德义院士从高分子材料(polymer)的定义、历史、结构、特性、种类等展开,从科学和生活两个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材料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列举大量实际案例,阐释了高分子材料在航空等诸多领域的具体应用。王德义院士引用《爱莲说》中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讲述了自清洁材料特性与文学的关联,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向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三场讲座中,王德义院士介绍了材料科技在氢能、锂电池、绿色建筑、节能保温、纺织和包装等领域中的前沿应用。他说,新材料的研发对于实现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讲座尾声,他以“New materials Had changed,is changing,will Be Changing,the world!”为总结,以过去、现在与未来三重维度,勾勒出材料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激发青年学子对科技赋能未来的思考。
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与王德义院士进行互动,内容涉及材料应用拓展、新材料研发难点等。王院士耐心解答,分享独到见解,现场气氛热烈。
国际教育学院余元玲院长对王德义院士精彩演讲致以诚挚谢意。她提到,材料科学的创新成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地球的未来影响深远,在座的同学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都肩负着运用知识技能创造美好世界的使命。
两场讲座以深入浅出的学术视角与前瞻性思维,展现了材料科学的无限可能,为听众带来深刻的启发,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