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2022年金秋系列】校友篇——黎精华:我愿意为人民修一辈子路

日期:2022年10月31日 15:10 作者:黎精华 校联办 来源:校联办 新疆校友会 点击率:

undefined

编者按:在重庆交通大学建校71周年之际,为大力宣传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系列成就及感人事迹,弘扬“两路”精神,共话时代进步,学校开设【2022年金秋系列】专栏开展系列宣传报道。这是“金秋系列”援疆校友主题宣传报道。

黎精华,重庆交通大学(原重庆交通学院)1956级校友,曾就职于新疆交通厅和乌鲁木齐市交通局养路科、市政工程公司、乌鲁木齐市郊区公路养护队、乌鲁木齐市政工程管理处、乌鲁木齐市城建局等。从技术员到总工程师再到管理岗位,黎精华始终怀着感恩党的赤诚之心,践行“两路”精神,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祖国边疆的交通事业。

代代相承,时隔三十年,黎精华的女儿女婿也走进父亲的母校——重庆交通大学,并于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乌鲁木齐,共同扎根新疆,为祖国边疆建设做贡献。

半生筑路终不悔

我的一切是党给予的,我应该带头走在前列,到边疆去建设好新新疆,这就是我发自内心的声音。”为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毕业分配时,黎精华主动请缨去新疆,和另外33位同学满怀建设祖国边疆的豪情壮志,开启了扎根边疆、献身新疆交通事业的新征程。

undefined

“我从骨子里热爱交通事业,我愿意努力筑路造福人民。”因为从小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小县城,过着“没有公路,没有汽车,重物只能靠棒工肩扛”的生活,黎精华自懂事起便萌生长大后一定要学好本领,修建公路让老百姓出行方便,让经济发展,让百姓富裕起来的朴素理想。扎根新疆六十年来,黎精华将理想付诸行动,参与建成新疆第一条沥青路面公路——乌鲁木齐至独山子公路;奔赴额敏县组织重型机械将1500辆满载的运粮车从冰天雪地的粮库运至乌鲁木齐市以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等。

新疆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驻疆工作者的艰苦付出,“我们住过地窝子,喝过涝坝水,工地电线杆就是我们遮风避雨最好的地方……”如今,新疆的高速公路遍布天山南北,新疆的各族群众享受到公路进村入户的幸福喜悦,乌鲁木齐市成为“一带一路”通往亚欧的桥梁,而当年千里援疆的热血青年也成了垂暮的耄耋老人,不变的是心中对于祖国的热爱与献身交通建设的决心。

感恩母校益终身

“母校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导,跨进校门就要求学生从做人做事开始,把学好专业知识和品德素养的要求铭记心中,运用在工作中,并传承给后来者。”在学校“良好学风,注重专研”的氛围熏陶下,黎精华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两次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践,让黎精华在艰难困苦中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真正走到生产第一线。“教育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黎精华投身交通建设事业的基石。

谈及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黎精华说,学校的优良学风离不开时任校长邓开祥的严格治校;优秀桥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江炳章老师在桥梁课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孙耀祖、马文荣两位班主任“待学生亲如弟妹”。黎精华动情感慨“能遇到这些老师,难能可贵。”

黎精华说,没有母校的谆谆教诲就没有当初那个满腔豪勇建设新疆的热血青年,没有良师的保驾护航就没有当初那个实践丰富功课扎实的知识青年。

展望未来寄期许

“我们在新疆一待就是六十年,现在重庆交大师资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都比我们当年好太多了,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学校的这四年时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黎精华对后辈寄予厚望,他坚信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时代责任感,也有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更有“哪里需要我们,我们的家就在哪里”的社会意识,祝愿交大后辈未来能为祖国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undefined

黎精华心系母校发展,期盼母校能将“沙漠变良田”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项目做大做强。“学校的发展要发挥校友的力量,发挥校友会的力量”,希望校友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同各地校友分会的联系联谊,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使各地校友天南海北,始终都有交大这个“家”。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