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2022年金秋系列】校友篇——孙怀柔:无私无畏筑路人 传道授业引路人

日期:2022年10月31日 14:46 作者:孙怀柔 校联办 来源:校联办 新疆校友会 点击率:

undefined

编者按:在重庆交通大学建校71周年之际,为大力宣传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系列成就及感人事迹,弘扬“两路”精神,共话时代进步,学校开设【2022年金秋系列】专栏开展系列宣传报道。这是“金秋系列”援疆校友主题宣传报道。

孙怀柔,重庆交通大学(原重庆交通学院)1955级校友,曾就职于新疆交通厅公路局、新疆公路勘测设计院,新疆大学(原新疆工学院)。援助巴基斯坦筑路七年,一生勘测设计公路桥梁无数,三项工程获得部省一级优秀设计奖。1987年选为自治区党代表,在援巴筑路期间立三等功一次。2011年曾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秘筑中巴公路纪事》中亮相。从一名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再到学者教授,孙怀柔前半生奋战在边疆一线筑路修桥,后半生则奉献于传道授业的教育事业,他把青春献给祖国,把汗水留在边疆,用行动诠释了“两路”精神。

满腔热血献祖国

undefined

“国家繁荣发展,到边疆去是人人共识。边疆总得有人来建设,边防总得有人来守卫。我们是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我们不去谁去?”刚刚大学毕业的孙怀柔在毕业分配时第一、二、三自愿填的都是新疆,他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与抚育。

“在援巴筑路工程中,我成为上万人的援巴筑路员工中唯一名在巴基斯坦干了七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援巴修筑的公路是中巴公路国外段,因其海拔高(最高5000多米)、地势险、地质复杂、昼夜温差大、地震频繁等使其建设的难度之大。70年踏勘测量寻找去巴基斯坦的另一条通道,前路不通之际,他们便脱掉衣物装在羊皮套里作救生筏渡河勘测。

爱岗敬业忠职守

“只要下功夫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五、六十年代我们生活在新疆,野外住帐篷住地窝不在话下,吃雪水苦水也甘之如饴。”做公路桥梁勘测设计的野外工作,困难重重。孙怀柔曾经为了按时完成任务,绞尽脑汁地思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事业,艰难困苦他都不会退缩半分。

undefined

孙怀柔说援疆这些年,更多的是幸福,他见到了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新疆美景,见到了鲜有人识的流沙河,见到了中国净土和自然资源宝库——夏尔西里。作为一名勘察设计师,孙怀柔热爱自己的专业、乐于紧张激烈的生活,哪项工程提前工期完成,哪项工程节省了几百方混凝土,都会让他颇有成就。一座座桥梁在他手中像婴儿一样孕育诞生,永远屹立在祖国的大地,是纪念品,也是一道道风景,他说这就是乐趣,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良师桃李满天下

“一生中我最不能忘怀的可以一书再书的就是这后半生的人民教师生涯。”八十年代,高校扩招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孙怀柔因兴趣所致,毅然走上了教学岗位,成为一名高等学府的专业老师。

undefined

作为老师的这些岁月里,孙怀柔培养优秀学子近千,他的学生都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但学生和老师依然保持联系、情谊如初。在异国他乡偶遇曾经的学生,师生情未变,邂逅永远难忘;北屯学生毕业后带孩子来乌市看病住在孙怀柔家,毫不生分;经孙怀柔介绍就职于深圳市市政设计院的学生,毕业后发来消息“孙老师,学生永远和你在一起”;学生结婚邀请孙怀柔作证婚人,把孙怀柔夫妇当作亲生父母,每逢佳节便会为恩师送来祝福逢节感恩几十年没间断……其中最让孙怀柔终身难忘的一幕是实习途中,学生们把颜色各异的花朵编成花环,一个接一个地挂在他的脖子上,脖上花环沉甸甸,心中感慨千千万。

“人民教师是崇高的受人尊敬的职业。作为教师,让我感到快乐、满足、幸福”,孙怀柔寄语后辈,希望未来的学子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学习要重视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争做时代新青年,奋进祖国新征程。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