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为响应“‘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号召,近年来,因修建川藏公路而生的重庆交通大学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注重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以及与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深度融合,将“两路”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今年暑假,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师生社会实践团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开展了“两路·一梦”系列活动,重走川藏、青藏公路,上好这堂“大思政课”。
时代铭记公路人,“两路”精神永传承
“两路”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公路人奋斗在川藏、青藏线上,让雪域高原昂首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团沿着318国道到达甘孜州泸定县,辗转岚安乡、磨西古镇,在甘孜公路局泸定分局、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318国道二郎山洞口养护站等地深入调研,寻找“两路”精神印记。
在天全县服务区川藏公路馆,实践团系统了解了川藏公路建设、改造以及川藏高速建设历程,而后在甘孜州公路管理局泸定分局开展调研。站长胡波是一位可敬的人,他和妻子几十载如一日坚守在318国道泸定段,即使养护工作再苦再累也始终兢兢业业。十八军老战士王世友老先生声情并茂地介绍了“两路”修筑的艰难历史。我们要将这些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物事迹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形式更加多样!
踏寻红色筑梦路,展现思政课堂新风
在泸定县岚安乡这片“革命火种广播撒”的红土地上,实践团师生把思政课堂带到田间山野和革命遗址,让思政课“动”了起来。前期通过素材整理、理论研读,以学生为主在岚安乡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医院旧址、二郎山隧道等多地录制剪辑了系列“行走的思政课”,这些将成为今后思政课堂上的教学素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成龙认为:“学生们拍摄的思政课视频具有说理性和感染力,在全校思政课堂上用别样的镜头与方式向更多的同学讲述革命历史,直接效果就是学生们更愿意听课。”在岚安乡红色教育基地,甘孜州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黄能贵称赞道:“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将同学们见不到、摸不着的一些红色遗迹很好地呈现在他们眼前,同时你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洗礼。”
除此之外,多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沿路特色进行部分元素提取,着手文创作品的相关设计,制作成信笺纸、手提袋、文具等。每个成员结合自身理解,对“两路”精神进行深层次自由创作,更好地传递了“两路”精神。他们创作的背后流淌的是青年人的热血和力量,流露的都是真情。
“两路”寻声追忆往昔,英雄心语遥寄后生
为了更直接地追忆“两路”历史、感悟精神力量,实践团在泸定县城、岚安乡、磨西镇的田间地头及街道社区开展了街头对话,对“两路”精神的源起、传播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一位藏族老筑路工拉米尔讲述道:“当时因为没有菜,只有少量粮食,十八军主要依靠野菜生活。当时修筑二郎山这条路是相当危险的。”为了使“两路”精神可追可及可感,团队成员沿途收集整理了筑路护路英雄寄语,有了这些情深意切的叮咛、睿智高远的勉励,行进的方向才更加明确,前进的步伐才更加坚定,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建设线上数字展馆,感悟“两路”前世今生
为了使“两路”精神教育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让蛰伏在博物馆中的历史资料焕发新生,也让“两路”精神的传承在另一个时空得以实现,实践团将“川藏公路博物馆”进行数字化二次创作,利用全景照片设计构建全方位的导览体系,为师生带来沉浸式参观体验,感受沧桑巨变。馆内展示了建设川藏、青藏公路的档案以及相关物品,通过这些珍贵的史料立体再现当时修筑“两路”的真实场景以及为西藏各族人民带来的新变化。学生们动手建设的数字展馆,将“两路”相关知识与全景漫游、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相融合,实现了音频讲解、知识链接、互动答题等多种形式,为全校思政课堂上的学生带来沉浸式的数字体验,真正用现代技术讲好“两路”精神。
在构建“大思政课”的背景下,重庆交通大学以暑期社会实践为抓手,支持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教育、自我宣讲、自我制作,以思政课教学促学生实践实干,以学生实践实干反哺思政课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课堂到实践、实践反哺课堂的教育闭环途径,让“两路”精神熠熠生辉,让学生们多维度立体接受“两路”精神教育,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实践团在践行“两路”精神的路程中,深刻体悟到“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两路”精神,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者: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瑞)
人民论坛:http://www.rmlt.com.cn/2022/0913/6560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