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第十二届侵蚀与冲刷国际学术会议在渝顺利召开

日期:2025年11月10日 00:22 作者:河海学院、国家内河航道工程中心 来源:河海学院、国家内河航道工程中心 点击率:

2025年11月4-7日,第十二届侵蚀与冲刷国际学术会议(ICSE 2025)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主办,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共同承办。吸引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探讨冲刷与侵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

参会代表集体合影

开幕式上,重庆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辞。赖远明讲到,侵蚀与冲刷,是自然界两种持续而强大的力量,聚焦流体驱动下的地表物质运移,不断塑造着地球地貌,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侵蚀与冲刷,也是一个融合了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地质学、地貌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问题。赖远明表示,本次会议旨在为全球冲刷、水利工程及防灾科技领域的同仁搭建交流平台,期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交流思想、激荡智慧,共同推动侵蚀与冲刷在理论、技术与实践层面的新突破,期望通过这次盛会,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把新时代超大河道型水库治理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专业方案和集体智慧。

重庆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致辞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侵蚀与冲刷技术委员会主席佐佐真志(Shinji Sassa)在开幕式上讲到,各位专家学者跨越山海相聚于此,共同开启第十二届侵蚀与冲刷国际学术会议的序幕,由衷感谢大家的到来,同时感谢重庆交通大学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诸多努力。侵蚀与冲刷的治理绝非单纯的工程技术问题,而是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动态平衡艺术。自该系列会议创办以来,ICSE已经成为全球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侵蚀与冲刷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殿堂。在这里,我们分享最新的研究发现,交流最前沿的工程技术,并建立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侵蚀与冲刷技术委员会主席佐佐真志(Shinji Sassa)致辞

会议播放了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主席马克・巴卢兹(Marc Ballouz)教授录制的致辞视频。马克・巴卢兹(Marc Ballouz)表示,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的侵蚀与冲刷技术委员会成立时间已超过20年,先后在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地成功举办;侵蚀与冲刷技术委员会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所属最好的技术委员会之一,为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交流平台。开幕式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杨胜发主持。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杨胜发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设置了1个主论坛与4个平行论坛。在主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岩土工程、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日本国立海洋・港湾・航空技术研究所佐佐真志(Shinji Sassa)教授、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副院长管大为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以明(Yee Meng Chiew)教授、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蔡耀军正高级工程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迈克・阿塔尔(Mikaël ATTAL)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严登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英国华霖富水力研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约翰・哈里斯(John Harris)教授、丹麦科技大学戴维・法尔曼(David Fuhrman)教授、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院长梁越教授,分别作了题为“Large-scale Mass Moveme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Landslides and Tsunamis”“Research Progress on Local Scour around Windfarm Monopile Foundations”“Vibrating Effects on Scour at Bridge Piers and Submarine Pipelines”“Mechanism of barrier lake overflow erosion breach and controlling technology”“Catastrophic Remobilization of Sediment Dur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Key Issues in Thorough Percep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Jackets-Tailored To Suit: Scour and Scour Protection Design at Jacket Foundations”“Recent advances in predicting scour span shoulder migration beneath submerged pipeline”“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internal erosion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seepage channel in embankment dam”的主旨报告,分享其在各自研究方向上的最新成果和见解。

专家学者在主论坛上作报告

会议围绕内部侵蚀机理(Internal Erosion Mechanism),河流、海岸、河口及海洋冲刷与侵蚀(River and Coastal Scour & Erosion),侵蚀与冲刷的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cour & Erosion),侵蚀与冲刷防护技术(Scour & Erosion Countermeasures and Mitigation Measures)设置了4个平行论坛,共吸引了88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

分论坛现场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内部侵蚀力学、泥沙输移、地质对内部侵蚀的影响、岩石冲刷、侵蚀与结构物、冲刷与侵蚀物理模型试验、冲刷与侵蚀原位监测与测量、冲刷与内部侵蚀诱发的地质灾害、冲刷与侵蚀风险评估方法、典型侵蚀案例与治理实践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专家学者会间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赴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水利工程试验基地、重庆航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开展了技术考察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水利工程试验基地,与会代表详细观摩了重庆交通大学承担的长江、平陆运河、西江、澜沧江、引江济淮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模型试验情况,并就泥沙淤积与清水冲刷、航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与会代表详细了解了该枢纽在航运、发电、拦沙减淤、灌溉、防洪、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的效益和作用,实地调研嘉陵江在侵蚀防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效。通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与问题研讨,专家们将学术理论与工程实践深度结合,为后续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实践案例。

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水利工程试验基地技术考察现场

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技术考察现场

本次会议,受到重庆日报、光明网、华龙网等媒体报道。

重庆日报: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1551&newsId=2470329&staticUrl=https%3A%2F%2Ft.cqrb.cn%2F4lNvT

光明网:https://share.gmw.cn/difang/cq/2025-11/06/content_38395773.htm

华龙网: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435940877996478464/web/content_1435940877996478464.html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