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媒体关注:“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

日期:2025年11月09日 08:36 作者:中国教育电视台 重庆日报 华龙网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 点击率:

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第三协作组会议暨“杰出校友回母校”示范活动举行

近日,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第三协作组会议暨“杰出校友回母校”示范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会上,重庆市、河北省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负责同志就2025年的工作情况做了交流发言。示范活动通过杰出校友的亲身示范与深度对话交流,将“两路”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

中国教育电视台:http://m.cetv.cn/p/568536.html?v=1762597407215?v=1762597417084?v=1762599527554


重庆日报:校友重返母校与师生共话使命担当

11月7日,记者从重庆交通大学获悉,“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近日在该校举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健、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向中富等杰出校友重返母校,与千余名师生共话交通人的使命与传承。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一座桥梁的伟岸,源自设计者心中的山河丘壑与毫厘必争的专业执着。主题分享阶段,孟凡超、杨健、向中富三人深情分享奋斗经历和珍贵经验,让交大学子切实感受到大国工匠们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全国十大桥梁人物、重庆交通大学桥隧专业1978级校友孟凡超以自身奋斗经历,向师弟师妹们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既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也是“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还是“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更是“扛重担,闯新路”的使命担当。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获得者杨健,带领团队设计建造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以625米桥高创世界纪录,并实现“桥梁+旅游”跨界融合。他告诉同学们:每一个项目都要注重积累,为将来的工作实现乘数或指数效应。

全国十大桥梁人物、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向中富牵头组建的“公益桥团队”为云贵川渝桂宁六省区市建造20余座便民小桥。“每一座桥墩立在地上,匠心却要立在学生心中。”向中富说,作为一名桥梁人,要践行“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精神,具有服务社会、传递温度的责任担当。

在与大学生们探讨职业规划与行业前景时,三位校友鼓励交大青年学子坚定专业热爱,夯实理论基础,主动适应行业变革,在“养护并重”“智能建造”等新领域中实现新的作为,开辟新的天地。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贵仁称,“杰出老校友回母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以杰出校友为榜样,刻苦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答卷。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称,该校建校74年来,培养了包括22位“全国十大桥梁人物”在内的30万名专业人才,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重庆日报: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1551&newsId=2472392&staticUrl=https%3A%2F%2Ft.cqrb.cn%2F4lOOI


华龙网:孟凡超、杨健、向中富等重庆交大校友返校传经,为青年学子注入精神动能

第1眼TV-华龙网讯(郭晓彤)为传承“两路”精神、凝聚交通强国力量,为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注入精神动能,2025年11月5日,由教育部关工委指导、重庆市教委关工委主办的“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举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健、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向中富等杰出校友重返母校,与千余名师生共话“匠心筑桥·梁接未来”的使命与传承。

image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榜样引领:三代交大人共叙“两路”精神

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的致辞中拉开序幕。他表示,作为新中国首批交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庆交大74年来培养了包括22位“全国十大桥梁人物”在内的30万名专业人才,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贵仁在讲话中强调:“‘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开展9年来,已覆盖全国高校,成为立德树人的有效品牌。”

活动现场,三位校友的奋斗历程成为生动教材。孟凡超作为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杨健带领团队设计建造的花江峡谷大桥以625米桥高创世界纪录,并实现“桥梁+旅游”跨界融合;向中富教授坚守讲台42年,牵头组建的“公益桥团队”为云贵川渝桂宁六省区市建造20余座便民小桥,将课堂延伸至社会服务一线。

image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匠心传承:从毫米级精度到跨江越海格局

在主题分享环节,孟凡超以《成长感悟“工匠精神”》为题,回顾了从湖北沙洋汉江公路大桥38米沉井爆破到港珠澳大桥120年设计寿命的技术突破。他强调:“工匠精神不仅是‘偏毫厘不敢安’的严谨,更是‘扛重担闯新路’的担当。”

image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健。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杨健则通过平塘大桥、花鱼洞大桥等国际获奖项目,展示了中国桥梁工程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他指出:“当代工程师必须具备数字化、智能化交叉融合能力,才能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挑战。”

image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向中富。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向中富教授的分享更具人文温度。他带领学生建造的公益小桥不仅改善了山区交通,更成为“行走的思政课”。“每一座桥墩立在地上,匠心却要立在学生心中。”他动情地说。现场播放的《桥人生·桥天下》纪录片中,师生们在桥塔上测绘、在峡谷间研讨的画面,让“甘当路石”的精神具象化。

image

深度访谈环节。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青春对话:跨越代际的精神共振

在深度访谈环节,学生代表与三位大师展开对话。当被问及“如何让桥梁承载文化内涵”时,孟凡超以港珠澳大桥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设计为例,指出:“工程师应是文化传播者,技术方案需与生态美学共振。”针对“职业规划与国家战略同频”的提问,杨健建议:“选择土木工程,就是选择与山河共命运,要沉心静气夯实基础。”

imageimage

学生提问环节。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活动现场,学生用素描肖像画和文创产品向大师致敬,三位校友则回赠亲笔签名著作。现场的交大学子杨雨龙表示:“向教授的公益桥团队让我明白,工程师的成就不仅在于刷新纪录,更在于温暖人心。”王雪筒同学感慨:“桥梁应是连接人心的纽带,我们要让中国桥走向世界。”

桥通天下:新工科转型中的时代答卷

面对“土木行业转型”的疑问,三位大师给出一致答案:行业正从“搬砖”向“新工科”迭代。杨健透露,贵州已实现高速公路桥隧比60%以上的突破,并探索“桥旅融合”新模式,花江峡谷大桥的玻璃观景台、空中竞速跑道等创新设计,让桥梁成为旅游目的地。孟凡超补充道:“未来的超级工程需要兼具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

据统计,全国已有80位“十大桥梁人物”中22位出自重庆交大,该校校友主持或参与了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等近30座特大型桥梁建设。正如宫辉书记所言:“这些数字背后,是交大人对‘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精神的世代坚守。”

精神图谱:从巴渝山水到世界高地

活动现场展出的贵州桥梁建设成就令人瞩目:全省2.8万座公路桥梁中,世界前100名高桥近半数落户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上的花江峡谷大桥,以1420米主跨成为“山区第一跨”,其塔顶观星水吧、低空跳伞基地等设计,重新定义了桥梁的功能边界。

这场跨越老中青三代的思想盛宴,不仅展现了交通强国建设的壮阔图景,更在青年心中播下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火种。当《跨越·桥魂》的舞蹈旋律再次响起,新时代交通人的使命已然接续传承。

华龙网: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435927163406733312/web/content_1435927163406733312.html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