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交通大学举办第三十三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

日期:2025年09月26日 02:01 作者:宣传部 研究生实践团 夏珂 来源:人事处 点击率:

2025年9月24日清晨,重庆交通大学第三十三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在南岸校区2919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宫辉,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绍江,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河海学院青年学者陈子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青年学者刘亚南分别围绕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山地城市低碳建筑技术作了专题报告。

河海学院副教授陈子惟以《雨水径流中轮胎微塑料及其有害添加剂的去除策略及机理研究》为题,系统介绍了其在污水深度脱氮与新兴污染物控制方面的创新探索。面对污水处理厂低碳氮比污水脱氮难题,陈子惟团队开发了以可回收塑料与农业废弃物复合的固体碳源脱氮技术,实现了“需要多少、分解多少”的精准碳源供给,脱氮效率达85.78%,有效避免传统投加碳源带来的成本高、易过量等问题。在轮胎微塑料及有害添加剂治理方面,他创新性提出在雨水生物滞留装置中负载δ-MnO₂基质,通过锰元素的多种价态循环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强化对6PPD-Q等新污染物的吸附与降解,为山地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最后一道防线”。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亚南以《山地城市低碳与气候适应建筑技术研究》为题,分享了其在建筑能耗、城市热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系统研究。他指出,城市能耗占全球能源消费的75%,而屋顶与立面光伏是实现能源自给的重要路径。刘亚南团队通过多源数据整合与WRF模型模拟,开展极端高温下“山-水-城”格局对城市热环境与能耗的跨尺度研究,揭示屋顶光伏阵列对城市热岛的复杂影响机制。其研究成果为超大城市能源韧性提升、街区级气候适应性设计及光伏布局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固体碳源在实际雨水设施中的长效性”“极端高温下光伏系统的城市环境效应”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宫辉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两位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强调,青年学者要善于从现实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注重研究的系统性与落地性,避免“碎片化”与“泛化”。同时,应加强跨学科协作,推动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交大辨识度的学术标签,为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贡献青年力量。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