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交通大学举办第二十一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

日期:2024年11月25日 11:30 作者:人事处 研究生实践团 贾翠萍 来源:人事处 点击率:

11月20日清晨,重庆交通大学在南岸校区明德楼2919会客厅举办了第二十一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会上,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学者李伟凯、河海学院青年学者张世欣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研究进展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系统梳理了学术前沿最新动态。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胜发,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出席交流会;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海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交流。此次交流会还吸引了约30位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青年学者前来参加,大家集智献策,围绕学术前沿与最新发展动向展开积极对话与思维碰撞。

“目前现有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尚需大量数据标注及能源,许多应用场景面临着数据受限及资源受限的困境。”针对小样本机器学习的现实困境,青年学者李伟凯提出,要建立指导“小样本机器学习的模型,为机器学习搭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李伟凯从人工智能真实应用场景中面临的数据分布漂移问题出发,创新性提出了无需对齐的域适应方法,利用相同场景数据迁移知识,通用性解决多种不同的域适应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泛化性能。面向未来科研领域,李伟凯表示,将持续尝试探索,建立基于视觉、文本提示的目标检测模型和基于不完备多视图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基于域泛化的蛋白质分子组学模型,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新边界,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实际应用。

张世欣在交流中谈到,“新污染物治理”已上升到新的高度,为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兴污染物的防范和治理领域研究亟待加强。张世欣围绕水处理药剂的研发和机理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水处理材料絮凝剂的“四化”研究成果,即结构可控化、多功能化、绿色高效化和耦合工艺深度匹配化。张世欣针对新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以及生物累积性等特征指出,仿生絮凝剂在针对新兴污染物的靶向清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下一步,研究将聚焦实际水体环境,开发絮凝剂的多功能特性,构建共存污染物与新兴污染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及协同净化机制,建立“絮凝与超滤”深度结合的减污降碳系统。张世欣深信,仿生絮凝剂在减污降碳组合工艺技术工程应用领域能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与会领导对两位青年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如何支持青年学者进一步成长发展提出建议。参会青年学者还就人工智能在小样本机器学习中的场景应用、城市新污染物的治理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人事处以图文+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两位青年学者的数智画像。

宫辉在交流会议总结时表示,科研人要将宝贵的精力聚焦于某一研究焦点中,持续开展深入挖掘,这不仅是对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对科研智慧的高效运用。宫辉指出,青年学者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其成长与发展对于学校学科专业乃至国家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宫辉要求,青年学者要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紧跟学术前沿、追求质的突破,要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形成人人奋斗的良好学术氛围。广大青年教师要悉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切实发挥好教书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最优发展路径,为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营造人人奋斗的浓厚氛围。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