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分会场交流会在重庆市华商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分会场交流共分为四个会场展开。
分会场一内,17名学者就“深水及近海工程”主题相继作出专题报告,展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每一次发言都是一场思维与智慧的碰撞,每一篇报告都为青年学者更加了解深水及近海工程以及如何推进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我校河海学院博士后刘宪庆作了关于《气浮筒型基础的运动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的专题报告,他表示,筒型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形式已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其对于气浮筒型基础的运动特性的研究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分会场二,重庆市水利工程学科技术带头人、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副院长刘明维主持了第二分会场讨论会。刘明维认真聆听了报告人的新型研究成果,围绕海洋工程及动力专题,与场内专家学者共同交流,针对报告人的汇报内容提出了建设性见解。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就“海岸工程及动力”学术研究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专家学者们针对“海岸工程及动力”学术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并与在座的专家学者以及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中,除了一些在学界方面比较权威的专家学者作“海洋工程及动力”相关研究发言外,多所高校的研究生们也崭露头角,发表了自己在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与学者的指正与肯定。
分会场三的专题为“河口工程及水沙运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韩玉芳、刘诚等8位专家学者在第一阶段准备充分,做了《三峡工程后长江口水沙变化和河床演变特征》等详尽的报告。我校河海学院许光祥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对河口工程与水沙运动专题各抒己见。
分会场四的讨论会分为两个大项议题,即“综合技术”和“深海及近海工程”。中国海洋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4名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做学术报告,并于报告结束后展开讨论。在综合技术版块,丁仕风、牛丽娟等学者发表了自己对综合技术领域的诸多见解,引起在座学者的深入思考。在深海与近海工程讨论版块,张玉龙、薛乃耀等学者提出了充满创造力又不失严密逻辑的观点,同与会学者深入交流。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四个分会场的报告落下帷幕,会场里的专业问答精彩纷呈,对与会青年学者进一步了解及开展科技创新领域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报告及其会后的深入交流,不仅对相关专业理论体系的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还对相关领域技术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