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精彩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跨越六十载 归来仍少年——重庆交通大学桥62级、水65级校友返校寻根话传承

日期:2025年10月22日 01:59 作者:产学研处 来源:产学研处 点击率:

梧桐叶落染秋意,秋风送爽迎故人。10 月 19 日,重庆交通大学的校园里格外热闹 —— 一群特殊的 “归巢人” 如约而至,他们是道桥系桥梁专业 62 级、水港系水工建筑专业 65 级的校友们。带着对母校六十余载的深切眷恋,怀着对青春岁月的无限追忆,老校友们重返阔别一甲子的校园,共赴这场跨越时光的 “青春之约”,重走当年的求学路,再话藏在岁月里的师生情、同窗情。

校友们在校友会工作人员的热情迎接下踏入校园。漫步在覆满金黄落叶的校园小径,曾经朝夕相伴的红砖楼、青砖楼依旧矗立,墙面虽添了岁月的痕迹,但更新却仍承载着青春的记忆。那些在树下晨读的清晨、与挚友并肩闲谈的黄昏、毕业时相拥告别的瞬间,都像藏在枝干纹路里的旧照片,一触即发地在脑海里清晰起来。时光会老,那些青春里的细碎片段却从未褪色,这些画面早已刻进他们的生命里,成为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底色。

校友一行撑着各色雨伞前往“两路” 精神育人园。淅沥秋雨洗净草木, 讲解员温和而清晰的声音穿过雨幕。校友间互相搀扶的身影让这场参观满是温情;而飘落的雨丝仿佛重现了当年筑路时的艰辛,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内核不再是文字符号,而是可以感知的艰难语境;而通过探寻历史细节、触摸岁月痕迹,他们又进一步将“两路”精神从史料中唤醒。这场雨并没有浇灭校友的热情,反而让 “两路” 精神里的坚守与无畏,更深刻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移步至校史馆,一张合照突然吸引了校友们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脚步不自觉地围拢过去。“这不是我们当年的毕业照吗?怎么会在这里!”人群中有人率先惊呼,语气里满是意外与欣喜。有的校友眯起眼睛,手指在照片上缓缓移动,仔细辨认着熟悉的面孔:“我记得我当时站在第三排,左边是班长,右边是隔壁宿舍的小李!”。有的则互相指点提醒,“你快看那边角落,是不是你?那时候你还留着短发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泛黄的影像里找寻着年轻时的模样,那些藏在时光里的青春记忆,也随着讨论慢慢鲜活起来。展厅内一幅幅记录校园生活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展品、一段段讲述学校发展的文字资料,既定格了一代代交大人的青春岁月,更见证了学校从建校初期克服资源匮乏、条件简陋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桃李满天下、深耕交通领域的蓬勃发展。母校的每一步前行,既是对“明德行远,交通天下” 校训的坚定践行,更与 “两路” 精神深度契合。

虽已年过八旬,步履间添了几分从容的缓慢,但老校友们对母校的牵挂,从未因时光流逝而减少分毫。此次特意选在周末返校,避开工作日的忙碌,只为能更安心地重走校园路、细聊青春事,这份沉甸甸的情谊,格外动人。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将校友放在心上,尤其牵挂年长校友的需求,在校友工作中处处透着“细”与“暖”。知晓老校友们出行多有不便,即便在周末,学校相关部门也提前谋划、主动对接——从校园路线的无障碍规划,到陪同人员的全程贴心指引,再到参观途中的休息安排,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面对校友提出的需求,工作人员更是第一时间响应,用耐心与热忱提供全方位支持。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却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位“母校故人” 的心。也正是这份始终如一的用心用情,让老校友们即便走得再远、年岁再长,都能清晰感受到来自母校的牵挂与关怀,知道这里永远有一份属于他们的温暖牵挂。

六十年,足以让青丝染雪,却未曾磨灭校友们对母校的眷恋;这场跨越一甲子的重逢,从来不只是对逝去岁月的回溯,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当校友们在育人园冒雨聆听“两路” 故事,当他们在校史馆指着老照片回忆青春,当他们拉着年轻学子的手,一遍遍叮嘱 “要珍惜时光、学好本领,为交通事业多做贡献”,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校园里传递 —— 那是母校教给他们的坚韧与担当,是青春里沉淀的理想与热爱,更是一代又一代交大人之间,关于初心、关于传承的约定。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