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精彩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理响交大】重庆日报刊发重庆交通大学叶勇理论文章: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三重维度”

日期:2025年10月20日 11:00 作者:叶勇 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十章指出:“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这一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深刻揭示了人文系统与水系统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屏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要从健全生态制度体系、创新智慧生态治理、推动生态文化传承“三重维度”持续发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长江生态空间。

健全生态制度体系,夯实永续发展法治根基。以制度护航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压实各方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法治基础。一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法治体系,逐步形成以地方性法规为支柱、地方政府规章和系列行政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持续深化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改革。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全周期生态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决策实施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是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征收生态税,建立生态保护基金等多元化方式,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拓宽资金来源、注入持续动能。科学制定差异化的补偿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长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建立生态保护协作关系,实现生态效益均衡分配。三是构建跨周期生态规划体系压实责任链条。立足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制定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不同流域、不同阶段的保护目标和实施路径。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统筹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和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此外,要树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战略思维,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硬性约束纳入规划体系。

创新智慧生态治理,增强绿色发展支撑能力。以智慧治理赋能,以技术创新破题,构建符合长江流域特点的智慧生态治理体系,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是构建生态数字孪生平台,推进流域智慧治理。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全要素、全过程的流域生态系统“数字镜像”,模拟推演不同场景下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构建多跨协同、量化闭环、系统集成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为超前布局生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生态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二是研发生态修复技术,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顺应自然、保护优先”的原则,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注重培育适应性强的乡土物种,构建多层次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不同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形成具有韧性和自适应能力的生态治理新模式,确保生态修复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三是建立生态数据库,推进生态智慧传承创新。通过构建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与存储机制,系统收集整理长江上游水文气象、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演变等历史观测数据,建立完整的生态档案,为加强生态治理和技术创新储备知识、技术和经验。

推动生态文化传承,筑牢生态发展价值根基。推动生态文化传承发展,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是创新生态文化传播载体,增强文化感染力。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精心打造沉浸式生态文化体验项目,生动展现“人水和谐”的生态图景,使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人水共生之美,深化对“人水和谐”理念的价值认同,让生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二是推动公众参与生态文化传承,形成传播合力。通过组建长江生态保护志愿者队伍,构建专家学者、社区代表、青年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积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态文化氛围,使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三是建设生态文化实践基地,培养生态发展意识。在长江上游地区,着力打造集生态教育、体验实践、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实践基地,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展示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治理技术的创新融合,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通过亲身参与深化对长江生态治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阵地。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重庆日报:https://epaper.cqrb.cn/cqrb/2025-10/20/006/content_rb_352134.htm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