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重庆交通大学(简称重庆交大)生态力学专业学生聂启霞把7年青春“种”进风沙里;在一千多公里外的长江三峡畔,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曾麟稀将科研论文写在奔涌的江水中。
她们一个来自甘肃,一个生于三峡移民家庭;一个致力于让沙漠长出绿洲,一个立志守护长江安澜。看似迥异的选择,却映照出同一代青年相似的初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理想扎根进脚下的土地。
让荒漠长出果蔬
2019年,聂启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学校“沙漠土壤化”课题组。当她站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亲眼目睹黄沙一步步逼近村庄时,她感到:“沙漠吞噬家园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在眼前,是一种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真实。”
从那以后,沙漠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家。每年,聂启霞都要在沙漠里待四五个月,白天要顶着黄沙和烈日,晚上要忍受刺骨的寒风。问她为什么坚持,她说:“因为我的导师。”
易志坚教授是课题组的带头人,也是聂启霞口中的“泥土教授”。“基地里,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下地。无论多忙,只要一到基地,易教授必定扎进田间地头,一去就是大半天。他让我明白,真正的好科研,就是要解决真问题。”她说。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聂启霞也曾萌生放弃的念头。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学弟学妹来到一个被沙漠侵蚀的村庄。由于沙漠化严重,村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这里成为了“无人村”。聂启霞被触动了。她决定坚持下去,用所学知识保护这里。
7年的时间,从本科生到博士,从乌兰布和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聂启霞用坚守给出了一份青春的答案。她所在团队目前已在国内外20多个沙漠、戈壁、岛礁、沙化草原等进行试验,改造面积达4万亩。
聂启霞。
“当我看到以前寸草不生的荒漠长出了萝卜、西瓜、番茄、辣椒等果蔬,在生态治理的同时,还能给沙区老百姓带来收益,我就觉得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聂启霞笑着说。
2024年6月,她与团队站上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最高领奖台,斩获全国金奖。但比金牌更让她触动的,是第一批梭梭树在改良后的沙土中冒出绿芽。“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值了。”
对于未来,聂启霞和团队算了一笔账:哪怕仅改造我国1%的沙化土地,就将新增2000多万亩可利用土地。“那得是多有意义啊!”她说。
为家乡做守江者
曾麟稀的故事,则始于爷爷打包进行囊的一捧故乡土。
2000年,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启动。曾麟稀的爷爷——老党员曾邦祥将重庆市忠县老屋的一抔土包进蓝布帕,踏上远行的移民船。
“小时候总听爷爷讲,‘舍小家、顾大家’,那时我不太懂。”曾麟稀说,“直到学了水利,才明白那捧土的分量。”
大学四年,曾麟稀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创建、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多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重庆市忠县新立镇、官坪村等地开展调研,深入生产基地,宣传乡村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像爷爷一样,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曾麟稀。
本科毕业保研时,她选择留在母校。“重庆交大有三峡库区这个‘天然实验室’,这里有离长江最近的书桌。”
作为直博生,从本科到博士的转变是困难的,为了追赶上团队的步伐,她成了最早来到实验室,却最晚离开的那一个。她的导师杨胜发教授总是勉励她:“做学问要先做一个有心人,带着问题去做科研。”
于是,曾麟稀跟随导师团队深入一线开展项目研究,不仅与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等单位深度合作,融合地质、水文、AI算法等多学科,为三峡库区建设提供科学支撑;更是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建设项目,反复试验,协助解决世纪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如今,作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曾麟稀,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守江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四阶”体系托举学生科研梦
从治沙到治水,两位95后女生的选择,深深扎根于重庆交大这片育人沃土。
近年来,重庆交大结合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成长特点和培养实际,全面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培养体系,主动帮助学生开展学业规划、提升能力素质、推动科研创新。
重庆交大每年实施“双积计划”新生骨干训练营,举办大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新生一进校就明确学业导师、对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实验,实现“早进团队、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推动优秀学生发挥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学校设立最高荣誉奖项“明德奖学金”,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发表A类论文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近三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54篇、授权专利150项,全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开展科学研究的氛围浓厚。
学校按照大一“立春期”、大二“惊蛰期”、大三“谷雨期”、大四“芒种期”,系统设计学生“四阶”成长教育计划,扎实开展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指导,实现大一养成习惯、大二锁定方向、大三冲刺竞赛、大四直通职场步步进阶的“闯关”机制,对新生开展全覆盖“春雨”帮扶,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最需要的时间节点得到最精准的托举,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沙漠到长江,从一粒沙到一滴水,重庆交大学子正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
中国交通报:https://www.zgjtb.com/2025-10/10/content_48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