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案例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最佳案例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片区大中小学“校医社一体化”心理健康工作联盟成立,共筑 AI 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态

日期:2025年05月18日 09:32 作者:学工部 来源:学工部 点击率:

2025年5月15日上午,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片区大中小学“校医社一体化”心理健康工作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校医社协同工作会在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聚心合力,共筑AI时代‘校医社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双福片区的6所高校、2所中小学、1家专业医院,以及2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作为联盟的首期发起单位,近60名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新篇章。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铭出席联盟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学工部部长叶勇主持。

成立仪式:多元主体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铭在致辞中表示,联盟的成立是落实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战略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联合成员单位,共同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大中小学“校医社”区域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新形态,共同研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重庆交通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金春寒解读了《联盟方案》(第一版),介绍了“平台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队伍联培”的“四联”工作机制及短期、中期、长期目标。重庆市高校心指委主任委员、重医附属一院精神医学中心主任况利教授通过视频致辞,肯定了联盟成立的重要意义,并期待联盟在AI技术应用、医教协同等方面探索创新模式。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宣布联盟成立,并希望联盟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核心需求,充分发挥跨学段、跨行业协同优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心育品牌,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样本。李林齐还对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握AI时代特点和国际国内形势,用大爱之心投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是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工作的三个属性,即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三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做好大中小一体化,促成家校医社常态化联动,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医院为支撑,机构为协同,不断强化心理育人成效。

座谈交流:聚焦协同难点,共商发展路径

在首届工作会座谈环节,大、中、小学及医院、社会机构代表围绕“校医社协同机制落地”“AI技术赋能心育”“高风险群体精准干预”等议题展开交流。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周浪指出,希望联盟强化资源共享、共建课程体系、重视科研共建、加强筛查、预警、干预到康复的心理干预闭环服务。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兼学生处副处长王艺涵建议,充分建好跨校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同时加强与社区合作,实现校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杨春丽强调建立健全“家校医社协同”预警网络,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心理状态实时监测与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心理危机。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李静华提出,精神医学背景的心理专家进校园应实现机制化、常态化。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科长刘金飞建议,要加强各院校优秀心理咨询师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跨校心理咨询服务,打破校际壁垒。

双福育才中学学生处主任周燕介绍了该校“课堂内外一体化”心理课程体系和分级筛查、干预的制度和举措。江津区双福第九小学校书记、校长吴荣容表示,心理健康教育要高度重视面向学生家长开展教育,并希望加强与高校合作,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梓笙园心理医院院办行政负责人禹果介绍了医院“AI预警模型”和“家庭共愈空间”等创新技术,表示将为联盟的学校成员单位提供快速转介、科研合作等支持。重庆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琪建议,建立校医社定期病例研讨机制,提升教师和咨询师对心理疾病的识别与转介能力。重庆市星心语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何梅教授建议通过跨机构案例督导提升服务专业性,并分享了AI技术在心理筛查与干预中的应用经验。重庆市江津区心理咨询学会专家志愿者邹荣珍主任医师强调,要加强对基层心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服务模式。重庆交通大学心理教研室主任王立菲教授建议要加强联合研究,跨校联动推动课程创新体系。

未来展望:从区域试点到辐射示范,打造心育新生态

据悉,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将围绕“建立转介绿色通道”“双福心晴品牌活动”“开展联合师资培训” 等短期目标启动实质化运作。并根据《联盟方案》,未来5年将重点建设心理育人资源案例库,推动AI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多元融合,并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协同模式,并起到带动示范效应。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双福片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跨域协同、技术赋能、共建共享”,共同绘制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新蓝图的新阶段。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