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科学研究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欧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周边研究与区域国别学建设学术研讨会

日期:2025年09月23日 16:27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人文社科中心 点击率:

周边研究与区域国别学建设学术研讨会于9月20日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等等10余所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外交部、重庆市社科联等政策部门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周边研究与区域国别学的发展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我校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黄承锋教授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欧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元玲及外语学院、旅传学院的5名硕士研究生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历彬,外交部亚洲司张亮和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唐旺虎分别致辞,强调周边研究对国家战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刘历彬指出,周边研究对国家战略极其重要,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在推动区域国别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方面的举措和未来规划。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张亮重申了周边工作对中国外交的关键意义,并强调加强系统研究和前瞻研判的重要性。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唐旺虎则从地方社会科学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及时性和必要性。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驻东盟前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徐步从时代背景、核心问题与方法路径三方面阐述了周边区域国别研究的战略意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探讨了中印关系的现实与未来。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系统论述了全球安全倡议如何引领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我校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黄承锋教授则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南亚联动联通”,从实践层面提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强调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黄承锋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次会议设置三大议题。议题一探讨“周边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分析中等强国的跨区域合作、中菲、中缅、中伊、中巴等双边经验,以及“特朗普2.0”下的印度外交调整对中印关系的影响;议题二聚焦“周边环境变化与周边塑造”,关注越美关税谈判、伊朗水危机、泰柬边境冲突、陆海新通道海外风险、川渝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和澳大利亚对华外交新趋势等具体议题;议题三围绕“区域国别学建设新路径”,探讨期刊赋能、学科化建设、海南南海研究、南洋研究反思、东南亚研究学科化、韩国外交战略、美国区域研究式微等主题。

欧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元玲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海外风险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安全、自然、基础设施及软联通不足等七重风险和“协调合作原则”等五大核心救济及应对原则。

欧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元玲在会议上发言

闭幕式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许利平在大会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汇聚多方代表,所涉议题兼具战略性、前沿性与务实性,紧扣共建“一带一路”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他进一步指出,区域国别学具有高投入、强实践和跨学科的属性,未来应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切实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社会需求。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与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东南亚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区域国别研究院共同承办。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