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至22日,由我校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和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三届基础设施智能无损检测研讨会在重庆顺利召开。会议以“智检赋能·共筑安全基建”为主题,聚焦桥梁、隧道、公路、房屋建筑、岩土、地下管网、水利水电等多个领域,围绕工程痛点、技术应用、检测规范等多维视角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吸引了来自全国基础设施无损检测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行业管理部门超200人参会。
会议伊始,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郑丹开场致辞,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随着交通强国战略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纵深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扩大,长期服役后运维面临重大挑战。智能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保障基础设施安全运维的关键手段发展迅猛,正逐步改变传统检测模式,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本次研讨会,专家们分享成果、探讨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出新理念、新思路,为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专业方案与集体智慧。
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同济大学谢雄耀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视觉基础模型的多场景泛化裂缝检测网络》的报告,北京理工大学杨小鹏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全极化探地雷达的桥梁钢筋锈蚀智能检测》的报告。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军等专家围绕大跨钢管拱桥红外热成像智能检测、混凝土损伤深度学习智能识别等主题作了报告。
海报评选环节成了35位学子展示创新力量的窗口。BestAward获奖代表、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生吴雨洁对组委会搭建的交流平台表示感谢,会议让成果得以向更多同行展示,并获得多所院校专家的点评指导,这对其研究思路启发良多。
此次会议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论坛、海报评选、展商宣讲等环节,促进了行业产、学、研、用充分交流,成效斐然。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大会报告内容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展览的智能化技术与装备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化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基础设施无损检测向着更先进、更智能、更完善的方向迈进,为交通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