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下午,第25届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国际交通科技年会(CICTP 2025)特邀论坛A08“山地超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2号楼1层茂名厅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约100人参加。论坛由CICTP大会主办,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陆海通国际书院联合承办。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铭教授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刘唐志教授担任论坛主持。
在开幕致辞中,张铭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以重庆为典型代表的山地超大城市在交通规划与建设、城市交通缓堵治理与运行品质提升等方面尚面临重大挑战,亟需产学研各界携手探索解决之道。张铭副书记高度评价本次论坛聚焦山地城市交通问题的现实意义,认为论坛的召开契合了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他强调,论坛汇聚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韧性和应急管理等课题,这将为提高山地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安全与可持续性提供宝贵经验。最后,张铭副书记表示希望与会代表深入交流、碰撞思想,为山地超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特邀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位专家作学术报告,分别是: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作了题为《山地城市与交通的新质可持续协同发展以及综合智理基础问题之探》的报告,系统探讨了山地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沿理论与综合治理路径;大连海事大学李欣教授分享了《特大型山地城市公交运营组织与优化》,提出了针对山地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优化方案;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教授带来了《山地城市地下工程安全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展示了地下工程安全韧性提升的关键技术及实践经验;重庆交通大学刘唐志教授报告了《山区道路行车风险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出了山区道路安全主动防控的重要技术突破;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陈先龙教授级高工分享了《交通需求模型中的数学优化幻觉实证研究》,解析了山地道路交通需求模型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及实证校正方法;最后,香港大学张芳妮副教授介绍了《灾害响应中多类型救援服务的卡车和无人机路径问题》,探讨了山地城市应急救援过程中多模式运输的协同优化路径。6场论坛报告内容涵盖山地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地下工程安全韧性提升、公共交通组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建造、交通模型认知误差分析以及应急调度优化等多个前沿议题。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实践经验,为山地超大城市交通难题带来了丰富案例和创新思路。报告内容精彩纷呈,深入阐述了山地超大城市交通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实践创新,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积极交流。
在交流研讨环节,论坛气氛热烈且富有成效。与会代表就报告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和互动交流。现场提问踊跃,专家们针对山地城市交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和观点碰撞。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和代表对本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研讨深入务实。大家表示将把论坛中收获的经验和启示带回各自工作中,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山地超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特邀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山地超大城市交通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高校和科研单位在该领域的经验分享和合作互动。专家们提出的理念与对策为今后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望为重庆等山地超大城市破解交通发展难题提供有益借鉴。作为承办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陆海通国际书院在论坛中发挥了积极组织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山地城市交通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本次论坛的成果将为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决策提供参考,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山地超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