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昌都市解放75周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之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正在昌都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的重庆交通大学2025年“两路·一梦”青年寻访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昌都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卡若·北京新村,与卡若·北京新村党支部、昌都交通运输局党支部联合开展组织生活,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精神,感恩党的关怀,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成国主持会议并带头领学总书记回信全文。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意义非凡,既是对嘎拉村的鼓励,也是对全国各族群众的殷切期望,同时,强调要感悟回信中的伟大精神,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奋进中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力量。
昌都市委社会工作部四级调研员、卡若·北京新村选派书记牛勇同志分享了昌都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别是交通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感恩党中央的关心与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同时勉励同学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北京新村村支书觉娃次仁同志回顾了北京新村在国家政策和兄弟省市援建下的巨大变化,从泥泞土路到崭新面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表达了对党的感恩之情。
昌都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徐玉东同志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鼓励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维护民族团结,携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庞贺峰同志认为,嘎拉村的翻天覆地变化,是党中央坚定不移巩固发展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缩影。我们暑期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就是在学习好领悟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好“两路”精神史料,发扬好“两路”精神时代价值,践行好“两路”精神,共同为少数民族地区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期间,实践团四位学生党员围绕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分别进行了发言。李丹同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嘎拉村维护民族团结的期望,与“两路”修建时各民族齐心的场景相呼应,体现了“两路”精神对筑牢边疆与内地联系根基的作用。董婉婷同志剖析了“两路”建设的历史意义,讲述了建设者克服极端困难筑路的壮举。彭巾珂同志强调新时代传承“两路”精神的重要性,呼吁青年党员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林志刚同志认为北京新村的建设发正是“两路”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会议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昌都市卡若·北京新村村史馆。场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再现了这个小村庄在党的政策支持下,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沧桑巨变。这些变化是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有力见证。当看到村民在党的引导下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时,大家深受触动。这不仅是一段乡村发展史,更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奔赴美好生活的奋斗史诗。
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地方发展,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