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探索解决城市交通难题 150名香港师生来渝参观交流
4月1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香港特区教育局组织的150名香港特别行政区嘉诺撒圣马利书院师生,走进重庆交通大学开展内地考察交流。
从2021/2022学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开始推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课程。其中,内地考察是“公民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地区的高中学生会到内地进行一次考察,通过体验式学习,了解国情和国家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家发展成就的认识,提升国民身份认同感。
“你们知道从香港到重庆有哪些交通方式吗?”“中国目前公路总里程是多少?”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以《未来交通》为题,为来访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分享。
“香港和重庆两座城市同为山地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香港依海、重庆傍江。”宫辉提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运行管理方面,两个城市都面临诸多共同挑战,这也为两地在交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关于未来交通应用场景,宫辉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未来构想画卷:超高速磁浮列车实现“千里一日还”、空天飞行器贯通低空交通走廊、悬浮隧道连接跨海城市群、极地装备开拓冰雪运输线、星际技术叩响深空探索之门、未来交通突破物理边界……这一系列构想让在场学子眼界大开,仿佛置身于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
报告中,宫辉还介绍了学校在未来交通领域的科研成果,包括混合动力复合翼无人机、交通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高空风力发电等。他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交通领域学习与研究,未来共同探索解决城市交通难题。
讲座后,来访师生们分组参观了重庆交通大学校史展览馆与“两路”精神育人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深入了解“两路”精神的发展历程和一代代重庆交大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故事,深刻感受了老一辈交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1眼TV-华龙网:未来交通什么样?香港中学生重庆交通大学找答案
4月1日,由香港教育局带队,嘉诺撒圣玛利书院师生代表团一行150余人来到重庆交通大学,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交流活动。
全体合影。符琳摄
“从香港到重庆,有哪些交通方式?”“中国的公路网有多长?”“未来的交通将会是什么样子?”在《未来交通》的专题报告中,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把这些问题抛给了香港嘉诺撒圣玛利书院的师生们,引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
宫辉作《未来交通》报告。符琳摄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交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特别是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让师生们对中国交通的飞速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还通过混合动力复合翼无人机助力偏远地区物流,超高性能混凝土为悬浮隧道等新型基建提供材料支撑等生动案例,分享了重庆交通大学在交通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突出贡献,激发了师生们对未来交通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表示:“交大人将努力做到让世界上有更多的聪明车、又更多的智慧路,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全球交通事业的发展。“
交流会现场。符琳摄
在接下来的参观活动中,师生们踏入了重庆交大校史馆和“两路”精神育人园,深入了解学校73年办学历程及“两路”精神的传承。在“两路”精神育人园里,除了仔细观摩那些珍贵的川藏公路修筑史料、筑路工具及历史影像外,师生们还与园内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对“两路“精神的感悟,为他们讲述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建设故事,让师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厚重。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精神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参观校史馆。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据悉,本次访问交流活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行的高中必修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并深入了解祖国的发展现状,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整个活动持续5天,其中重庆交通大学的访问是重要的一站。通过走进校园,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内地高等学府的教学氛围,深入了解了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辉煌成就。活动为两地师生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也为未来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龙网: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357006134885937152/web/content_135700613488593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