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媒体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第1眼:向海而行!从“通江”到“达海”

日期:2023年05月22日 11:54 作者:重庆第1眼 来源:经管学院 点击率:

第1眼-重庆广电

在第五届西洽会上,央企表现最为活跃,合作的橄榄枝,56.9%来自央企,签约项目 45个,投资金额达到 1626.35亿元。所谓的投资风口,其实也是“英雄所见略同”。有4家“中”字头的央企,和重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两家:“中国远洋海运”和“中国物流”,不约而同,为重庆描绘了“因港兴城”的蓝图。

越来越“港” 央地合作来一波

本次签约的“中”字头央企,都堪称龙头。其中,“中远海运”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1961年,在中国航运业,是超级巨头。放到全球化的深海,也能跻身世界前列。《财富》发布的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远海运”排在127位。在这份最具分量的“全球巨头俱乐部”名单中,“中远海运”已连续7年上榜,且:排名每年都在上升。

作为我国的“航运之王”,“中远海运”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投资码头,其中,集装箱码头有51个,重庆果园港,就是其中一个。在150多条集装箱“铁海”线路上,“中远海运”用合作,将内陆站点和主要港口“串”在了一起,“一带”和“一路”无缝相连,形成了一条连通亚欧、辐射全球的纽带。重庆处于纽带的重要节点之上,重庆的港口,是“中远海运”在内陆站点布下的重要一局。另一个“中”字头央企:中国物流,其前身的主营业务之一,是“铁路物资”。两大巨头加码重庆的投资,让西部内陆的“铁水联运”,望向了更远处的星辰大海。

相对来说,货物走水路,成本更低、运量更大。重庆,山环水绕,发展水运条件优越。总里程达4451公里的航道,分布全市,其中长江航道就有679公里。干流横穿东西,叶脉状的支流网,沟通南北,覆盖了重庆70%以上的区县。2020年,重庆是中国内河运力“五强”之一。2021年,“重庆港”是西部唯一一个“内河十强港口”。2022年,重庆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位列三甲。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已然呼之欲出。

重庆“港口梦”——万物中转站

万州新田港二期19号泊位,本月之内,就将进入下部结构的施工。新田港二期,一共规划了4个5000吨级的散货泊位,19号泊位,是进度表上最后一个,其他3个,已基本完成了下部结构。万州新田港,是重庆三大战略性“枢纽港”之一,二期工程是为了提升能级。三个月前,一期工程的铁路集疏运中心,开通了货运列车,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打通。鄂西、黔北、陕南、湘西的物资,在此集散中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由此东向出海。

乌江白马航电枢纽,是重庆“最贵”的在建水运工程,将把整个乌江干流的595公里航道,全部提升为“内河高等级航道”,方便更大的船舶,来往于乌江与长江。目前,周边地区有45.5%的货物,经重庆港“水水中转”。到2025年,5000吨级的船舶,可借长江水道,常年满载而行,在重庆港靠岸,每年吞吐的货物量,将增加50%,突破3亿吨。重庆正在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体系,打造世界级的港口群。这也契合了航运“巨头们”所描绘的蓝图:一个内陆的“万物中转站”——希望,正在照进现实。

现代港口,已成为国际物流供应链上,最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全世界90%的外贸商品,都需要穿越大洋,才能抵达的目的地。每天,数量巨大的国际中转、国际运输、国际贸易,都在港口发生。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特大港口城市,今年“西洽会”,首次新增了“国际物流馆”。从通江到达海,这也是重庆正在发力的新赛道。

向海而行!

从“通江”到“达海”

地球,70%被海水覆盖。海运,是国际贸易中“谁也绕不开”的物流方式。涉水运输,汽车是个难点:怕水、怕冰冻、怕磕碰,自重很重、装卸不易,不可叠放、特别占地儿——在物流中,就是个“碳圆儿”。而在贸易中,却又是个香饽饽。整车进出口,被看做国际物流业的门槛。

在重庆团结村,进口车通过铁水联运,漂洋过海而来。有了汽车专用的“铁托盘”,集装箱有福了,一箱可装3台车,运输成本下降,运力增加50%。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所处的地方,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这一园区已入驻超过5400家企业。行走园内,各类物流仓储林立,国际货物可以直接“仓对仓”。

重庆拥有中国内陆首个“批量进口整车”的保税仓储,让企业的流动资金加快回笼。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上,重庆摸索出各种创新模式,为进出口拓宽了门户。西部出海,最近的距离,是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与广西北部湾,一头一尾、两两相望。在北部湾,“中远海运”也同样布局了集装箱“枢纽港”、国际物流中心等,打造“航运+港口+物流”的一体化体系,94条“海铁联运”通道,纵贯从重庆到北部湾的沿线地区,西部内陆,得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无论是靠边沿海,还是内陆腹地,向海而“行”,是为了向海而“兴”。重庆发展国际物流,对于拉动经济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在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交通物流经济专家黄承锋看来,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制造业中心,进出的物流项很多,国际方面又有领先开通的渝新欧 ,优势比较明显,这些都构成了重庆打造国际物流枢纽的底气。但从通道的能力的角度来讲还不够,比如渝新欧,铁路的能力已基本饱和,再往下走,西部陆海新通道也基本饱和,往东走,长江通道,三峡通过能力已经达到极限,重庆要出去也受到了限制,所以重庆要扩展国际贸易通道的话,这几条都应该扩能,这是最迫切的。扩能的同时还要伴随技术升级,要赋智,并且通道和产业要共生发展、互动,通道发展要和重庆市以及沿线各省区智能技术、生态技术发展同步进行,这样以通道带经济,效率更高、水平更高。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这是《海权论》的名言。在全球化的时代,“出海”,也是繁荣和发展的活水。重庆,从吹着江风、到迎接海风,想要实现的突破,也是内陆城市的共同梦想:不仅仅“面朝大海”,更希望,深入“国际竞争”的深海;更希望,远征“世界分工”的远洋。哪怕逆风而行,也要勇敢搏浪。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