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媒体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日报:重庆走出自己的航空产业路

日期:2019年01月07日 14:29 作者:重庆日报 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率:

重庆走出自己的航空产业路

本报首席记者陈钧 记者 申晓佳 实习生 唐璨

截至目前,我市航空产业累计整合引进项目近20个,社会投资超过300亿元,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在全国先后创下了5个“唯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让世界为之欢呼。

这一系列月背探测活动的成功背后,也有“重庆造”的贡献——中铝西南铝和重庆声光电公司自主研制的元件成功装备了“嫦娥四号”。

1月5日,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渝揭牌,中科院院士李应红助力重庆组建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重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试验检测中心。

重庆已逐渐走出自己的航空产业路。

从通用航空破题

实现产业从无到有

李应红说,重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走的是从无到有的路,这犹如创业早期的企业,缺乏资源,面临着目标、市场、风险等种种不确定情况。于是在产业布局上,重庆聪明地选择了“效果逻辑”(Effectuation)的方式,即基于一系列既定的手段和资源,关注这些手段和资源的整合可以带来的各种可能结果和效果,从中选择满意的结果。

2010年11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决定逐步放开对1000米以下空域的管制,允许轻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小型飞机飞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大幕徐徐拉开。放眼未来的天空,我市着手布局通用航空产业。2012年,两江航投集团成立,专事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和环境打造工作,从通用航空破题,实现产业从无到有。

截至目前,我市航空产业累计整合引进项目近20个,社会投资超过300亿元,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在全国先后创下了5个“唯一”:国家发改委指定的唯一通航全产业链试点,唯一拥有通航3个品牌6个机型和1个在研机型的园区,唯一组网运营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唯一针对通航的融资租赁公司,唯一拥有覆盖通航私商照培训和在役航线飞行员复训及培训的省市。

从航空到航天从火箭到卫星

重庆屡获投资者信任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的前一周,长二丁/远征三火箭搭载一颗特殊的卫星升上太空。这颗取名“重庆号”的卫星是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

2018年首届“智博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携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项目(鸿雁星座)落户重庆,该项目首期投资200亿元,落户两江新区打造全球总部。也就是说,这场以“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为目标的卫星网络覆盖率提升计划将以重庆为圆心。

“我们落户重庆,是看重这里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氛围。”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云说。

“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包括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都有不错的基础,很多落户企业都在国内具备唯一性,成长、发展都很好。”国内民营火箭领军人物舒畅,两年前带领零壹空间落户重庆时,说了几乎相同的话。

如今,作为全国首家民营自研商业火箭的重庆零壹空间项目已成功发射火箭2次。伴随“重庆号”的升空,更让人对重庆“商业火箭+商业卫星”的商业航天产业布局充满期待。

重庆以“效果逻辑”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屡获投资者信任。

目前,重庆不仅吸引了鸿雁星座、零壹空间这样的龙头项目,还引进了航空关重件、航空钛合金、商业火箭、发动机叶片、航空内饰等一批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项目。其中,由重庆金世利钛业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打造的航空钛合金研发制造基地,达产后产值约30亿元,主要研制和生产航空及燃气轮机用钛合金材料、锻件、其他金属材料,保障我国高端航空航天和燃气轮机用钛合金的供应,并力争在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和承力结构材料、航天用高温和低温钛合金、燃气轮机用钛合金领域达到世界水平。

“人才培养计划”紧跟产业

重庆航空航天后劲十足

1月5日,中科院院士李应红还被重庆交通大学正式聘为该校重庆航空学院名誉院长。

李应红表示,之所以接受邀请,一是因为他是重庆人,对家乡怀有感情;二是对重庆以“效果逻辑”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非常认同,称这是“找对了路”。

李应红说:“航空航天产业是科技含量极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聚焦人才培养。”

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张铭也认为,重庆航空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光明,航空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为此,2018年3月正式挂牌的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已开始为重庆航空产业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9月,该学院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和“飞行器动力工程”两个核心专业,招收132名本科生。张铭表示,今后,该学院还将陆续论证开设产业急需的“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通用航空机场工程”等专业。

2018年7月7日,两江新区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约合作共建科创中心,将按照重庆产业特色,侧重开展航空航天、汽车、高端装备及军民融合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及项目孵化工作。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科创中心将在航空发动机、高端材料、无人机服务、通用航空、智能制造、大数据、微小卫星等方面共建国家/省级科技及工程开发实验平台,开展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孵化等,并按地方产业需求开展继续教育、研究生培养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

科创中心建成后,将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航海、材料、机电、大数据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结合重庆产业需求,为汽车、航空航天、高端材料等一系列高端装备产业提供产学研结合机会,加强本地高端研发能力,促进重庆产业提档升级。

 

李应红:重庆应突出绿色航空特色

本报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

人物名片

李应红,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市奉节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空军工程大学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重庆航空产业如何突出特色?1月5日,借来渝为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的机会,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来看看他怎么说。

李应红年少时离开重庆到西安学航空,30多年来从事航空教育和科技工作。

“我是一名重庆人,时刻牵挂家乡发展。我为如今重庆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态势感到自豪。”李应红说。

重庆的航空产业要如何发展?

李应红给出的答案是:“重庆应突出绿色航空产业特色。”

李应红解释道,不同地区发展航空产业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绿色航空没有明确定义,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发展状态,也是一种产业模式。

国际上对绿色航空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发展“绿色航空”的需求也越来越明确。绿色航空主要指使用电能和清洁燃料的少污染、低噪声飞行,其技术主要包括使用电能和清洁燃料的动力系统技术、飞行器技术及相关材料制造技术,飞行降噪技术,飞行器及动力系统再制造技术等。

“全电分布式动力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第一步是发展油电混动分布式动力系统。能源动力既是绿色航空的本源,又是我国航空发展‘卡脖子’问题,并与能源革命密切相关。自主发展以新能源动力为核心的绿色航空技术,是解决航空‘心脏病’,实现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突出绿色航空理念,与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也高度契合。”李应红说。

新技术产品研发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也是基础,不搞自主研发,不重视研发力量建设,产业是不可能发展好的。李应红建议重庆建立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和航空发动机部附件试验测试中心。

航空发动机部附件试验测试中心,将直接对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院则主要开展创新性、前沿性、颠覆性、市场前景广阔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包括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系统、绿色航空能源动力材料与智能(再)制造、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飞行器三大类。据李应红介绍,他已联合有关专家细化内容,一旦研发成功,将助推百亿甚至千亿级航空产业发展

张铭:为重庆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报记者 申晓佳

人物名片

张铭,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航空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线,为重庆航空产业培养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并探索打造‘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平台,深度融入航空产业发展。”

1月4日,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张铭教授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航空业人才培养基地。

张铭介绍,为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将构建充分体现“国际化、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化”的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两机”部附件试验测试中心、航空技术产业孵化园和航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五大平台。

建设航空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具备哪些优势?张铭介绍,从行业来看,民航属于交通运输行业,而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校,具备深厚的交通运输行业背景;从学科专业来看,重庆交通大学现有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专业,为面向航空产业培养设计与研发、生产与制造、检测与维护、技术与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平台和资源。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将充分结合已有优势,着力汇集国内外航空类高校及社会优势资源,加快创新特色发展。

http://www.cqrb.cn/html/cqrb/2019-01/07/005/content_222305.htm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