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莘莘学子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沙漠生态修复金奖团队分享逐梦之路

日期:2025年11月25日 22:52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点击率:

近日,土木工程学院“思享汇”第二期——“点沙成土:沙漠生态修复金奖团队的逐梦之路”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报告厅举办。活动特邀在土木工程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斩获金奖的核心成员——2023级博士生聂启霞、2023级硕士生周山林、2022级本科生朱唐巍及冷婷婷担任嘉宾,为现场100余名土木学子讲解团队夺金之路,并为同学们提供科技竞赛、科研实践与学业规划等交流。

四位嘉宾围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这一国内高校双创顶级赛事,重述了他们的备赛过程。从校赛冲向国赛,聂启霞用“千辛万苦、千思万虑、千锤百炼”来形容这一段经历。在赛道选择上,团队深挖所研项目的价值点,充分契合比赛规则,最终选择“红旅赛道”创意组赛道;决赛前的攻坚阶段团队反复路演,反复请教专业老师,甚至曾为打磨项目两天未合眼。冷婷婷回忆比赛前:“反复修改材料既疲惫又兴奋,大二自学的专业软件为这次比赛起到了关键作用。”周山林聚焦资料整理、PPT 制作等细节,揭示科研成果如何孵化成竞赛项目。朱唐巍讲述因“看到优秀的人做优秀的事”加入沙漠土壤化团队的契机,并将生态碳研究转化为科技论文的经历。

谈及科研实践与团队成长,嘉宾们分享了从实验室走向沙漠的感悟和在沙漠土壤化基地的实地研学经历。从实验室的枯燥模拟到沙漠基地的烈日实践,从荒芜沙地到番茄破土、瓜子丰收的绿洲蜕变,他们真切直观地感受到了科研的社会价值:改善当地气候、减少沙尘暴,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幸福感。聂启霞说:“第一次感受到‘所学’转化为‘所用’,震撼之下大家的内心发生了蜕变,服务社会的大情怀也因此油然而生。

针对学业与发展规划,嘉宾们给出“三维平衡法”:绩点是基石,需优先保证专业课学习,尤其重视专业基础课;科研与竞赛是助力,学有余力时通过大创项目、各类竞赛提升实践能力,这些经历在求职就业、保研考研面试中极具竞争力;时间管理是关键,可以对事情进行优先级分类。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竞赛失利如何调整”“科研如何提出问题”等踊跃提问。四位嘉宾结合自身经历提供应对策略,鼓励大家组建团队、寻求师长帮助、合理规划时间等方式,每一次竞赛与科研的参与,每一次尝试都是能力提升与方向明确的机会。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