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实践能力,提升青年大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时代精神。2025年7月13日,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学生赴重庆涪陵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农业产业第一线,感受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蓬勃力量,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这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在公司的展示厅,墙上悬挂的一张张奖章、一个个专利证书展示了公司在三农科技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公司负责人刘总介绍道,“从最初的传统养殖模式,到如今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
图1公司负责人讲解企业概况
踏入养殖基地,一座座悬空而立的“吊脚楼”式建筑瞬间吸引了实践队员的目光。与传统印象中封闭的养殖场截然不同,这些移动智能装配猪舍利用地势巧妙构建出自然通风系统,大幅降低湿气和病害传播风险。“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移动猪舍,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养殖需求灵活调整布局。”公司负责人刘总向师生们详细介绍着创新成果。这种设计不仅提升养殖效率,更通过数智技术实现了精细化圈养管理。温度、湿度、喂食量等数据实时监控,养殖人员通过手机即可掌握猪群健康状况。
参观过程中,公司负责人刘总重点讲解了该公司独创的“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的运行机理:猪舍下方空间被规划为农作物种植区,猪粪经过发酵处理后直接转化为有机肥料浇灌土地。这种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资源闭环利用。一方面解决了粪污处理的环保难题,另一方面大幅降低了种植环节的肥料成本,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农业链。
图2智能移动猪舍
图3 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智能移动猪舍
海林生猪的探索不止于养殖,在菜叶生物饲料加工中心,实践队员学习到海林生猪在饲料研发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海林生猪与涪陵榨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基地”,榨菜黑猪联动:猪粪转化为榨菜田有机肥,榨菜加工副产品制成饲料,降本增效;产品创新突破:联合推出榨菜黑猪扣肉、榨菜猪肉包等预制菜,推动榨菜从调味品迈向高端食品,走通产业兴农的多元路径。
图4 负责人讲解发酵榨菜叶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与公司举行了座谈交流会。刘总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成果、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公司在智能化养殖、生态养殖、生物安全防控、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着重介绍了公司在带动周边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方面的得力举措。例如公司创新推出农户代养、优先吸纳贫困农户等方式,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相结合,让许多农户在家门口脱贫致富,展现了现代企业的创新活力与社会价值。据悉,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带动周边近千名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脱贫攻坚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座谈会上,实践队员也就智能养殖技术、疾病防控难点、环保处理工艺、人才培养需求、未来行业趋势、乡村振兴等话题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学习收获巨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鲜活的产业实践中得到了印证和升华。
图5 与实践团成员座谈交流
跳出书本看世界,走进田间悟真知。本次“海林生猪之旅”是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推进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举措。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对实现共同富裕不懈追求的生动体现。作为青年学子,应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用青春和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图6 与实践团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