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莘莘学子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重庆交通大学2025年“两路·一梦”青年寻访 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重走川藏线青藏线系列报道(六)

日期:2025年07月02日 22:34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率:

7月2日,重庆交通大学“两路·一梦”青年寻访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川藏公路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田妥村至根要村段施工项目部二分部开展调研交流。该项目由中国交建二航局倾力承建,由我校2014届校友谭天华担任指挥长,项目工地位于怒江河谷,沿线高山峻岭、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举步维艰,是西藏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工地上,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谭天华校友作为指挥长,带领着团队在雪域高原续写奋斗华章。实践团此行,旨在深入基层,走进国家重点工程,激发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将“两路”精神融入血脉,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在此次实践中,成员们不仅参与了交流座谈,还实地参观了项目施工现场及正在修建的四期怒江大桥,深入了解了项目建设的前沿动态。

在项目部,校友谭天华指挥长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川藏公路G318线田妥村至根要村段项目的整体规划、施工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据悉,该项目作为川藏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川藏两省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谭天华校友动情地说:“这里的海拔高、氧气薄,但我们的斗志更高、信念更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这就是我们建设者的真实写照。”他指出,项目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的挑战,更是对“两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建设者们在高寒缺氧、地质复杂的恶劣环境中,用双手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成国在座谈会上对学校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重庆交通大学作为培养交通人才的摇篮,始终肩负着为交通强国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看到我们的校友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母校深感骄傲和自豪。”他鼓励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深刻领会“两路”精神的内涵,以实际行动践行交通强国的使命担当。同时,吴成国书记对二分部的建设者们表示崇高敬意,称赞他们是中国交通建设的先锋,是“两路”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此次实践团走进中国交建G318线项目,不仅是对“两路”精神的追寻,更是对新时代交通建设者的致敬。

座谈会后,实践团成员实地参观了中国交建承建根要一号隧道及正在修建的第四代怒江大桥。谭天华校友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技术难点、施工方案以及创新成果。在施工现场,实践团成员亲眼目睹了建设者们在恶劣环境下的辛勤付出,深切感受到了交通建设的艰辛与伟大。第四代怒江大桥的规划展示更是让实践团成员惊叹不已,这座大桥建成后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看到校友在交通建设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深感自豪与鼓舞。他们深刻体会到“两路”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交通事业的决心。实践团成员唐游骏感慨地说:“看到学长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深受启发,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未来,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交大人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交通建设的壮丽篇章。此次重庆交通大学“两路·一梦”青年寻访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国交建G318线项目,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传承。在“两路”精神的指引下,重庆交通大学的学子们将肩负起交通强国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