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数学与统计学院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5月16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解忧杂货铺——拆封千般愁,封存万句暖”主题心理活动在致远楼前温馨启幕。活动以匿名倾诉和互助解答的创新形式,吸引了300余名学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
精心筹备,打造安全温暖的倾诉空间。为确保活动效果,学院心理辅导分中心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备。活动负责人周琴老师介绍:“我们特别设计了系列解优卡,让同学们有充分的表达欲。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希望能为同学们打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倾诉空间。”活动现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烦恼投递区、解忧互动区、展示分享区和鲜花领取区。
匿名倾诉,让压力找到出口。在“烦恼盲盒”投递区,同学们可以领取特制的解忧卡。学院2023级巩校炜同学观察道:“很多同学刚开始有些犹豫,但看到是匿名形式后,都愿意尝试表达。”据统计,活动共收到321份“烦恼纸条”,内容涵盖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和其他困扰。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同学在纸条中表达了对他人烦恼的好奇和关心,展现了强烈的共情能力。
创意解忧,温暖在传递中增值。解忧环节成为活动最大亮点。参与者随机抽取他人烦恼,写下回复。回复形式丰富多彩:有同学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和应对方法,有人摘抄励志诗句。四面长0.8米、高1.4米的“解忧展示墙”很快被五颜六色的便签贴满。“看到有人和我有同样的烦恼,突然就不那么孤单了。”大二学生吴蕊说。
鲜花传递美好祝福。“解忧小花”环节为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300支精心包装的鲜花,2小时内被同学们全部领完。“收到花的瞬间,感觉所有烦恼都被治愈了。”一位女生感动地说。领到鲜花的同学纷纷自发合影留念,现场氛围温馨而治愈。
活动结束后,学院将精选部分匿名烦恼和优质回复,供同学们持续参考。心理辅导分中心周琴老师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互帮互助的潜力。未来我们会让这种温暖的交流持续下去。”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心理活动形式既新颖又有效,很期待今后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
这场持续2小时的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更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解忧杂货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心灵守护者。未来,学院计划将此类活动常态化,举办不同主题的心理互助活动,同时培养更多“心理委员”作为朋辈辅导员,让温暖的互助文化在校园持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