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2025年基金申报工作总结暨2026年申报工作启动会在南岸校区第二教学楼306教室召开。会议深入复盘2025年度申报成效,精准解读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导向,系统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张建军教授主持,院长王其林教授、学科带头人宋乾坤教授及全体拟申报教师参加了会议。
复盘年度工作:梳理成果与待改进方向
会议伊始,王其林院长以翔实数据开篇,全面汇报 2025 年度基金申报工作。据统计,学院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自然科学基金、重庆自然科学基金3个类别基金项目有11 项获立项资助,他从申报项目类别、整体推进过程、最终立项情况等方面,全面梳理学院过去一年在基金申报领域的工作成果,客观分析申报过程中呈现的优势与不足,尤其针对选题创新性、团队协作效率、材料撰写细节等关键环节的待改进之处进行重点说明,为后续工作优化提供清晰指引。
分享申报经验:聚焦实操环节传经送宝
在经验分享环节,宋乾坤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基金申报经历,从选题策略入手,向在场教师传授实用方法。他强调,选题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动态与实际研究需求,通过深度文献梳理凝练科学问题,确保研究方向的创新性与可行性。杨绪君副教授则以自身基金申报的完整经历为切入点,将实践中的感悟与方法娓娓道来。他提到,自己每一次基金申报,都经历了“漫长打磨、反复修改”的过程,小到表述措辞的精准度,大到研究框架的合理性,都会逐字逐句推敲。同时,他特别提到“借力专家指导”的重要性,邀请校内外同行专家提出修改意见,让申报材料不断完善。
部署2026年任务:明确阶段推进计划
为确保2026年基金申报工作有序落地,会议明确了分阶段推进的整体工作思路,并着重强调“全面动员、应报尽报”的核心要求。王其林院长在部署时指出,在前期动员阶段,要通过多形式沟通交流,充分调动不同研究背景、不同层级教师的申报积极性,挖掘潜在申报力量,确保符合条件、有研究意愿的教师都能参与到申报工作中;在项目论证与材料打磨环节,要整合优质专家资源,为申报团队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帮助大家完善研究方案、优化申报材料;在后续审核与提交阶段,要做好全流程的统筹协调,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衔接、高效推进。
交流凝聚共识:共探申报工作优化路径
交流互动环节,参会教师围绕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选题困惑、团队协作难点、材料撰写疑问等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既解“政策惑”又授 “实操法”,进一步明确后续申报工作的优化方向,凝聚起全力以赴推进基金申报的共识。
最后,宋乾坤教授作总结讲话。他勉励全体教师:“基金申报是科研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学科发展的助推器。要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拿出‘啃硬骨头’的韧劲,踔厉奋发,力争2026年学院项目立项获得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