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2025年9月26日下午,“共读中华史,铸牢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读书分享会在南岸校区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举行。活动由重庆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主办,党委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兰茜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建军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任课教师,以及来自各民族的8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
分享会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建军教授作开场致辞。他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程、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读本,精读和研讨该著作对于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具有关键作用。他鼓励师生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升华,将理论认知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行动。
在教师领学环节,唐代虎老师结合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分享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的深刻理解,引导同学们从多维度认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
随后的学生分享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学生代表依次发言,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家乡变迁和求学体验,分享学习感悟,讲述民族团结故事。
家乡变迁里的“共同体见证”:来自新疆伊犁的维吾尔族同学阿布都拉,深情回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巨变:“从戈壁荒原到塞外江南,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情感联系日益紧密,这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更让我们对共同发展充满信心。”来自西藏拉萨的藏族同学次旺桑珠分享了暑期参与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典的见闻与感悟:“西藏六十年的辉煌跨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的真实写照。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共创美好生活。”
求学路上的“民族团结情”:来自宁夏的武琪凯同学,讲述在家乡与在重庆求学期间与各民族同学友好交往、互学互鉴的温暖日常;来自新疆的伊力旦同学与陕西的刘佳昱同学,分享两人携手各民族队友,2年斩获 5次校级足球冠军的经历:“每次训练、每场比赛,大家不分民族、并肩拼搏,民族团结就是球队最坚实的‘后盾’”。来自新疆的阿尔祖古丽同学通过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她在重庆与各族同学共同学习、快乐生活的点滴片段,真挚的情感和鲜活的画面赢得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在随后的学生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同学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多位同学结合个人学习生活实际,分享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与感悟。有同学谈到,从历史文化中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质;还有同学表示,要将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实践者和传播者。自由交流不仅拓展了理论认识的深度,也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共鸣。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建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效,指出分享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交流深入,有效提升了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徐建老师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任务,希望同学们以理论学习为基、以实践行动为要,积极投身实践,将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整场分享会气氛热烈,交流深入。师生们结合经典书目片段分享感悟、围绕民族团结案例展开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在情感共鸣中深化认同,进一步筑牢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根基,强化了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本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场理论学习的深化会,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有效激发了师生的阅读热情与理论思考,为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共读、共思、共悟”的良好氛围。